微信扫一扫联系
一、山地建筑与养老社区的现状研究与重要性
山地自身具有一定特殊性,在平原地区,大多都是平地上修建筑,即便是山地也是“夷高地为平台”的建设模式。面对国内日益增长的人口老龄化压力,开发山地建筑是开拓“世外”养老的需要。在现代生活中,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群。城市给人们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人们又承受着紧张、烦躁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在城市工作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年人,更加渴望自然,渴望宁静,渴望新鲜的空气。古人云“近山而志高,临水而聪慧”,为了更接近自然,植被好、具有自然形态的山地逐渐收到人们的青睐。因此,山地养老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
二、山地养老建筑设计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
老年人作为山地建筑的主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技能逐步下降,满足老年人实际需求是山地建筑遵循的重要原则。山地建筑群不仅仅是一个空间,一个疗养环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性的关怀。
2.因地制宜,尊重自然
山地建筑设计必须符合地形、地势,注重“依山就势”。减少开发对山体自然的破坏,尽最大努力保持山体原有地貌和植被。平面布局多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按设计需求细分平面,划分为不同标高台地。
三、山地建筑设计手法
融入—建筑群落依山而建,与山体共融,塑造富有山地特有的环境景观。
消隐—对建筑进行削弱,以适当设计手法对建筑进行隐匿,最大限度减少建筑对自然的破坏,使建筑与自然能够完美共融,共生,共存。
架空—出于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局部建筑体量采用架空手法,这种手法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山地空间,使建筑不受山势拘束,悬挑于山体之上。
改造—山地设计不可能做到完全顺应地势,需要对山地进行改造处理。设计方法多为把坡地平整为几级台地,在平整台地上做建筑。然后以道路,踏步或是坡道连接不同标高平台。
空间是构成建筑形态的骨架,决定了建筑群体的布局。由于山体的存在,山地建筑空间形态本身具有一定特殊性:与山体空间的共融性、地形高差引起的动态性、基地不规则形成的趣味性。
四、建筑临界面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临界面是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交汇地带,是建筑与自然之间的灰空间,同时也是提供情感转换的地方,虚实,明暗,人文景观与山体环境之间的转换都在这展开。
在建筑边界上,可采用凹凸、穿插、悬挑方式与周围环境交织、融合。建筑同样是景观,是山地景观的主体,点缀强化山地自然景观,为人们提供较佳的视觉焦点。人文景观则是对山地景观的完善与点缀。
室内环境室外化,建筑墙体采用落地窗和阳台扩大视觉空间的渗透性,将山体景观,人为花草树木,清新空间引入室内,使人与自然零距离接触,模糊建筑与自然的边界。
五、项目分析
1.工程概况。名称: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桃园村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位置: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桃园村。场地优势:(1)交通优势:东侧紧邻西六环路,南侧距109国道约5km。(2)景观优势:地处门头沟生态水源涵养区内,三面环山,东侧视线开阔。用地面积:302Hx2VWJTkwhIWcXgTS9d/QVgLiCO4Sav+YhZUjicPhPo=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6259平方米(其中地上:36259㎡,地下80000㎡)。容积率:1.2。
2.场地分析
养老中心建设用地为山地,东侧为至妙峰山景区主路,路东有条现状河流通过,东部山区地势较平缓,视线开阔。基地内地势由东向西逐次升高。
3.设计理念
古人常用“山水”“田园”表达对自然、对生活的向往。设计以“高山流水”为概念,希望能塑造全新的疗养空间,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生活相互结合。
3.1生态建筑。这是一座因山而生的建筑群体,设计通过分析建设用地与周边近、远景环境,将建筑融入自然,从环境整体角度考虑建筑布局与形态。生态环境圈包括自然山体、山下河流、桃园村等环境要素,将这些因素与建筑相结合:一是将建筑融于自然:盡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的破坏,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设计尊重山体等高线,主体建筑沿等高线布置。局部架空,各功能房间布置在不同标高平台,各平台全向东开敞,以获得最大视野深度。在平台上设置屋顶休闲活动场所,增进人与自然的接触。二是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技术促进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自然化。通过在不同标高平台设置中庭、院落、下沉庭院再现自然,运用生态技术,将水体、植被等自然要素引入建筑内部。
3.2意境建筑。在城市奔波一辈子的老年人,内心深处有落叶归根,回归自然的情感,渴望享受自然,享受山水、田园带来的清新感。山地养老建筑是老年人感触这种情感的一种途径。山体地势的逐步升高,平台、庭院、落水等内环境的改变为行走中的老年人带来不同的山间体验感。
3.3人性建筑。建筑舒展与半山之中,层数以三层为主,局部架空的走廊穿梭于山野之间。老年人身在其中,沿着顺应山势的漫花坡道,逐步上升至不同标高平台,充分体验不同感受的室内、外景观。建筑与环境设计,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沉醉于绿色的清新中,享受纯粹的休闲与放松。建筑墙体采用最纯净的白色,材质为石材,屋顶为深灰色瓦,建筑的纯净更为突显山的绿、天的蓝,使老年人感受画境中的宁静与安详。建筑内别致的景观庭院、中庭、平台、叠水等景观元素处处展现建筑设计的人性化。
3.4几何建筑。建筑群体由数个体量构成,主要形体及交通顺应山势展开,局部设置垂直等高线的穿插,强调线性发展的建筑空间。建筑形体在顺应山势的基础上呈现出较强的几何感,立面采用简洁不乏细节的手法,充分展现现代山地养老建筑的特性。
六、结语
山地建筑位于山地环境中,由于山体的独特性注定了建筑的不可复制性、唯一性。山地建筑与养老社区的结合必将成为一种中新的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