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联系
选址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不同类型的建筑对选址有不同的要求,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建筑对选址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养老设施的选址也是如此。
《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450-2018对养老设施的选址有概括性的要求,而社会各界对养老设施的选址也是众说纷纭,从建筑设计角度,按本人的理解以及经验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地质条件稳定,且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区。同时,要远离易燃、易爆及放射性等危险源和运输区域。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体能和动作灵活性都会明显下降,当遭遇灾害,自救和营救都相对困难。因此,这是养老设施选址最基本最首要的条件。
第二,充足的日照:在建筑中,日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卫生标准,极大地影响着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者的身心健康。由于老年人特殊的身体机能和心理需求导致老年人设施对日照有更高的要求。那么就需要养老设施与周边建筑有足够的距离,使其不影响彼此的日照。
第三,绿化景观:达到一定数量级的绿化可以调节周围热环境,改善空气质量,隔绝噪声的同时,愉悦心情,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养老设施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四,便利的交通:老年人的紧急就医,出行,子女探望,设施运营等需要便利的交通条件。那么怎么判定交通便利与否呢,首先根据老年人的体力和心理,公交站点,地铁站等交通设施在500米范围内,出行的方式多样,道路畅通,方向标识清晰易辨别等等。
第五,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电、燃气、网络等基础设施是老年人生活便利,养老设施正常运营的必要条件,而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社会保障,健身购物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方便程度决定了老年人生活的品质。
然而现实是这样的。来自全国老龄化办公室的数据显示: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41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7.3%。而在不远的205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87亿人,占总人口比例34.9%。但我国当前社会养老资源的总量明显不足,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为应对这一严峻的形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随之大规模养老设施建设活动如雨后春笋。问题也随之而来。在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匮乏的城市中,消化这些将在一夕之間爆发般出现的养老设施成了难题。而为了满足当前的养老需求,不得不采取“见缝插针”似的规划方式,当然,这里的“见缝插针”大部分是指在经过前期研究分析,实地考察,权衡利弊之后的无奈之举。也因此,完全满足选址要求变得艰难甚至不可能。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的某新建养老院项目就面临着与周边建筑日照间距不足、绿化面积难以达标,交通不便等由选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1、 项目分析
本项目定性为非经营性养老院,在用地面积为7276.3平方米的基地上设计出拥有624张床位的养老院,要求床均建筑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且容积率不大于3,建筑高度不大于60米。功能中还包括建筑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建筑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的食堂,以及建筑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的老年人健身点。以上设施设置皆要满足行业标准和功能要求并对社区开放。
而在景观设计上则要求,沿桃浦河要预留 6 米景观兼防汛通道,并保持24 小时对外开放,且完善桃浦河沿线城市景观和绿化设计,建筑与周边设施、水体景观统一设计,结合基地北侧通道形成开放的景观系统。同样,设施设置皆要满足行业标准。
从上述要求可见,本项目需在有限的用地面积上落实各种功能设置,且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同时,做到布局合理,流线清晰,最大限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2、 基地分析
2.1区位分析
本项目基地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曹杨与长风新村接壤处(图1)。普陀区,隶属于上海市,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北部,是沪宁发展轴线的起点,也是上海连接长三角及内地的重要陆上门户和交通枢纽。至2017年总面积为55.5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8.47万,人口密度较大。从上海的历史沿革来看,普陀区是上海的老区,曹杨与长风新村也是这个老区固有的一部分,也是上海第一个工人新村,目前可以说土地开发已趋于饱和。基地所在地块原为曹杨污水处理厂旧址,属于工业用地,经政府批准后改为福利用地。这样的选址可以说是投资省,周期短,且对原有的肌理和记忆没有较大的改变的选择。
2.2周边配套设施分析
医疗卫生:基地1公里半径范围内除曹杨与长风新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建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即普陀区中心医院(三级乙等综合医院)。
景观公园:基地以南1公里处有一座始建于1957年的上海市大型的综合性山水公园-长风公园,2010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
文化娱乐:除曹杨与长风新村的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基地东北角1.2公里处坐落着上海老年大学普陀分校,基地东南侧还有华东师范大学的中北分校。
除以上内容外,基地周边还有小型口腔医院、药店、中学、幼儿园、银行、小型商铺、商业广场等等,配套设施较为齐全(图2)。
2.3周边环境分析
本项目基地北侧即为虬江桃浦河,江北是以多层住宅楼为主的居住小区,基地西北角是即将迁址的曹杨泵站,西面隔着一条小区道路与上海永灵电器厂(皆为多层)、格林豪泰酒店公寓相邻,南侧则是几栋小高层,基地西侧毗邻着长风社区学校。
总体上看,养老院基地周边以居住区为主,环境相对单纯且安静,但基地与原有建筑的距离较近。
2.4交通分析
本项目基地呈不规则形状,且北面紧邻虬江,有6米的护岸退界要求,使本就不大的面积又打折扣。而东、南侧皆为小区道路,西侧紧邻长风社区学校,整个基地未与城市次干道直接接壤,距最近的怒江路大约55米。现场勘察发现,南侧小区道路虽与怒江路相接,但接口为上桥起坡处,平时此接口管制机动车辆进出,仅对非机动车和行人开放。因此,机动车辆通行主要依靠东侧较远的枣阳路。另经现场测量,东侧道路路宽仅4米,贴沿着道路为小型社区商业和轻型制造业厂房山墙侧,且常有车辆停放,有效宽度严重不足。南侧道路路宽6米,对面沿路为敬老院和几栋小高层,同样经常被停放车辆,占去部分有效宽度,但此区域车辆多由此通行。可以说,场地内外都比较局促。
3、 设计难点和解决方式
经过多轮方案比较和设计优化,得出了较为成熟的方案:地上15层,地下2层。地下2层主要功能为车库和设备房间,地上一层为接待大厅,对外开放的社区食堂、日间照料中心、超市和利用局部架空空间设置的室外活动场地,二层为员工及自理老人的食堂和办公区域,包括药房和诊疗康复区域,三层及以上为护理单元。
3.1 日照
从上述分析可知,场地原为曹阳污水处理厂旧址,建筑高度较低,对周边居住建筑的日照基本没有影响,且本身也无日照要求。
而拟建的养老院为高层建筑,那么必然会影响原有的日照分布,且受南侧的几栋小高层的影响,养老院自身的日照也难以满足规范要求。
《上海市日照分析規划管理办法》2016版中明确规定在计算范围内受高层建筑遮挡的其它(除低层独立式住宅)居住建筑的居室,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一小时。在计算范围内受遮挡的文教卫生建筑,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累计3小时。本项目归类为文教卫生建筑范畴,须满足后一项规范要求,更是增加了日照计算的难度。
本模型经天正日照分析软件初步计算后发现,基地南侧原有建筑对拟建养老院的日照基本没有影响,满足规范要求。但拟建养老院却遮挡了江北住宅及社区学校的日照。经过分析研究,采取了消减床位,使建筑北侧呈退台式的修改方案,结果除一栋住宅的单排窗外,其余皆满足了规范要求。然此处经过了多次方案调整仍没能过关。为此,以逆向思维的方式,用日照反算法得出新的模型,与原设计方案进行比对找出差异点,从而完善设计模型,最终攻克了日照这一难关,并且给解决绿化面积不足的问题提供了条件(图3)。
3.2绿化
在7276.3平方米的用地面上除去2059.19平方米的总基底面积和道路、消防登高场地、停车位及出入口坡道之后余下的绿地面积仅为用地面积的26%左右,根本达不到规范要求的比例。
此时考虑到了建筑的第五立面即屋顶。层层退台的设计方式丰富了建筑体型和户外活动空间,而屋顶绿化既能增加绿化面积,为顶层提供绿色风景的同时,还能改善建筑物气候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等。
种植屋面就是在刚性混凝土屋面上覆土种植植物,借助栽培介质和植物增强建筑的隔热保温效果,反射、吸收太阳光辐射热,保护混凝土屋面不受夏季烈日曝晒和冬季冰雪侵蚀,避免混凝土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和变形,延长屋面材料和结构的使用寿命,并且改善顶层房间的室内热环境。在退台和地下车库坡道顶盖上做种植屋面,虽然根据上海市屋顶绿化技术规范,屋顶绿化要根据高度、面积、类型进行折算,但最终满足了对绿化率的规范要求(图4)。
3.3 交通
由于基地形状不规则,用地面积紧张,周边道路狭窄,脱离城市次干道,给本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带来了困难。
经过分析研究,首先,因场地东侧路宽严重不足,且贴临对面建筑山墙侧,非常狭窄,不合适设置主要出入口。而南侧道路略宽,为此区域车辆主要通行道路,路对面敬老院东侧为一处相对宽敞的丁字路口,可缓解此区域端式单向行车压力。因此将主要出入口设置于基地南侧,将次要出入口(垃圾、货运、殡葬流线专用)设置于东侧。并且结合一层平面功能,做人、车分流设计。
其次,根据地形,布置环绕建筑的消防车道,并采用体块错位和局部切割的设计方式,突出西南侧养老院主入口的同时,使东南侧自然形成一处小广场,用于一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食堂的人流集散。其余次要出入口根据各自功能空间所在位置与核心筒结合场地分开布置。
最后,在一层设计局部架空,成为小区观赏虬江畔景观的取景框,并将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纳入架空区域,使老人们的健身运动不受雨雪天气的影响。这样避免了老年人在一层的运动流线与机动车流线的交叉(图5)。
在解决了问题的基础上,还考虑场地内结合虬江这个自然资源设计对外开放的可进入式景观带,使建筑和自然有机相融;停车区域采用硬质透水铺装,使绿色无处不在;平屋面布置太阳能光伏板,节约能源等的设计,使本项目成为绿色的可持续的建筑。
结语:
目前我国养老设施建设的步伐依然急促,能够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条件下仍能满足所有选址条件依然困难。经上述案例分析得出,可以通过建筑设计手段和设计技术有效解决因选址所带来的问题,甚至产生超出预想的效果,设计出更能满足老年人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养老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