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联系
随着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国电源建设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我国大型发电装备制造水平的大力提升;国际新兴经济体的繁荣发展加大了对电力的需求,海外电力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海外火电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政府也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基于上述原因,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挺进海外电力市场,成熟的技术和国内大装机容量机组的实施经验,加之具有竞争优势的价格,使得中国企业在火电EPC市场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定义
火力发电,是指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热能来加热水,使水变成高温产生高压水蒸气,然后再由水蒸气推动发电机继而发电的一种发电方式。在所有发电方式中,它是历史最久也是最重要的一种。
EPC是“设计、采购、施工”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EPC总承包模式指建设单位作为业主将建设工程发包给总承包单位,由总承包单位承揽整个建设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并对所承包的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最终向建设单位提交一个符合合同约定、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并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建设工程承包模式。这是当前国际火电工程承包中被普遍采用的承包模式。
二、我国火电EPC企业的海外市场情况
目前,从事海外火电EPC业务的企业不仅包括一直从事该领域业务的央企(例如三大主机厂、国机集团等),也包括电力系统厂网分离后重组而成的中能建、中电建这两个巨型电力建设集团公司,还包括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也在涉及该类型的业务。
而由于企业类型的不同,他们所涉足的海外火电EPC市场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说,东南亚、印度属于中国EPC企业的成熟市场;中东、南美、非洲是中国EPC企业的新兴市场;而东欧市场对中国EPC企业而言则是高端市场。
针对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电力市场,纵观全球的EPC参与者,传统的欧美EPC企业由于成本过高等原因已很难取得竞争优势,取而代之的是韩国日本和中国的亚洲EPC企业。目前中国的EPC企业主要的竞争对手多为韩日企业,例如韩国三星、大宇,日本东芝等。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民币升值以及国内人力成本的攀升,早期中国EPC企业对竞争对手所取得的价格竞争优势已逐渐消退,中国EPC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软硬件双重建设,提升技术、金融、商务、法律,项目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并保持与最终业主方的有效沟通,保持同项目所在国政府本国政府以及合作伙伴的良好的关系,以持续巩固在国际市场的现有的竞争优势。而针对发达国家的EPC市场,由于技术标准、政治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EPC企业想要真正意义上进入该类市场,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中国企业在海外火电EPC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中国EPC企业在海外火电EPC市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国家“走出去”战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综合实力不够,EPC经验不足以及对海外市场缺乏全面的了解等原因,在项目前期运作、项目执行以及最终交付等环节凸显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其中普遍存在的风险问题和项目管理问题作简述。
(一)风险问题
中国EPC企业海外火电项目投资额相对较大,周期相对较长,且所处的国家、地域不同,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项目的影响很大,因此在项目的生命周期中面临诸多风险。目前对项目影响比较突出的有项目环境风险和项目实施风险,EPC企业需要努力识别前者并控制后者。
1.项目环境风险
主要指项目所在国家的政治环境风险和经济环境风险。
(1)政治环境風险。海外火电EPC项目是涉及项目所在国国计民生的项目,与政治紧密挂钩,因此政治风险是首要考虑的风险。项目所在国家政局的稳定性、政府体制的合理性、法律政策的连续性、社会治安的安全性以及人文环境的适应性都会对项目产生巨大的影响。
(2)经济环境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汇率的变化,由于海外EPC项目的结算一般以当地货币和国际结算货币(如美元)两种货币支付,这两种货币与人民币之间汇率的波动会严重影响到项目的利润;其次是项目所在国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产业政策的调整,轻则影响项目的成本和利润,重则造成项目的停滞与夭折。
2.项目实施风险
目前国内EPC企业所暴露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技术风险和采购风险上。
(1)技术风险,主要体现在设计、施工和技术标准三个方面。①设计对整个电站项目尤为重要,国内EPC企业目前普遍在设计能力上存在不足,很多项目在设计上是摸着石头过河,存在较大的设计技术风险。②施工技术风险主要是设计方案确定后,由于业主的特殊需要、设计方案不成熟等原因,导致施工方案在技术上或经济上不可行所带来的风险。③技术标准风险是海外EPC电站项目最为典型的风险,国内一般采用中国通用标准,而项目所在国可能采用欧美标准,甚至还包括项目所在国特有标准等,不同的标准可能会导致设计方案完全不同,成本差异巨大,对标准的理解或熟悉程度不同,可能减少项目的利润甚至亏损。针对印度市场以及中东、欧洲等高端市场,技术标准风险更需慎重考虑。
(2)采购风险。指物资材料、设备供应延误工期及价格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采购成本的风险。无论是从国内组织物资、设备到海外,还是在当地采购,价格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可能导致采购成本增加。二是采购质量的风险。由于EPC企业采购部门能力和经验的缺乏,有可能导致采购的设备不符合合同要求并为合同的执行带来后续的困难。三是采购周期的风险。火电项目中大量设备生产周期长,并需经长途运输到达项目所在地,设备是否能按时交货,运输是否有时间和安全上的保障,也会对项目的实施有重大的影响。
(二)项目管理问题
项目管理贯穿于海外火电EPC项目的整个过程,为保证项目的全面成功,从项目前期的策划和竞标,到中期的合同执行与项目实施,以及后期的项目收尾、移交等都需要高水平的项目管理。而目前我国的EPC企业在项目管理能力上相对薄弱,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短板而形成木桶效应。根据项目阶段的不同,在此对一些典型的问题进行总结。
(1)在项目策划阶段,难以适应国际EPC市场的习惯,不能按照业主的功能需求,完成和提供满足业主要求的初步设计方案及经济估算。且普遍缺乏为业主提供前期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融资结构安排、初步方案设计等服务的能力。
(2)在项目招投标阶段,由于国内外项目招投标的理念、方法、流程的不一致和自身能力不足,我国EPC方往往按照国内的习惯,重视政府专管部门审批所涉及的内容,轻视审批不涉及的内容(如具体工艺流程设计,主要机电设备、材料的选型及技术指标等)。然而,后者往往是影响项目成本的关键因素。由于在这些方面工作深度不够,导致难以准确地进行工程量计算和设备、材料报价,这给项目的投标报价、合同谈判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也给项目一旦签约后的顺利实施埋下了隐患。
(3)在项目实施阶段,国内EPC企业普遍存在过于重视项目的经济效益,而不够重视项目完成质量的问题。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EPC企业经常大量采用质量只满足最低要求的国产产品以降低采购成本。相比较而言,国产产品相对国际产品具有价格上的优势,但国产产品的设计标准一般要低于國际产品且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即便达到国际标准也很勉强。大量的低标准国产产品汇集于同一项目,必然会造成项目整体的质量标准达不到合同要求,伴随的结果轻则罚款,重则拒收,这种情况已经出现在印度,菲律宾和南非项目。即使有些项目能够通过验收,但运行一段时间后会暴露出质量问题,也会严重影响中国EPC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声誉。
(4)在项目收尾阶段不够细致和耐心,在系统性、完整性、人性化等方面不能尽善尽美,造成业主和外界对项目的评价大打折扣。
四、改进措施
面对众多的市场机会,选择与EPC企业自身能力相匹配的的项目显得尤为重要。进什么样的市场,做什么样的项目,这些都需要EPC企业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及时对风险进行甄别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旦决定参与项目的竞争角逐,EPC企业需要认真分析研读项目具体要求包括交付时间、相关标准和协议要求等,寻找本国和项目所在国有经验业绩的合作伙伴,了解是否存在两国互利互惠条约或是战略合作伙伴国,进行全方位自身竞争优劣势评判。在投标阶段,细致处理标书,根据当地国的习惯和要求合理安排标书制作顺序和时间。了解当地语言和书写习惯,以免造成表达不畅或语义不明。审慎分析业主各项澄清意图,以免事后造成成本大幅增加或利润锐减,商务条款的应标尤其需要斟酌;项目执行阶段,以保障质量为前提,选择符合合同要求的产品;在项目后期,要认真细致地编写和准备操作维护手册、产品说明书、设计文件档案,组织制订试验、验收、培训、移交方案,协助协调设备、材料、系统生产供应商进行自检和调试,配合解决、弥补项目的局部缺陷和疵瑕,协助总承包商进行项目结算、索赔与反索赔,为业主提供后续增值服务,归纳总结项目全过程中的设计工作经验、教训,可能就为总承包商及设计单位自身建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为巩固和开拓后续工程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结论
在国内电力需求增幅减缓的大环境下,海外市场是国内EPC企业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切忌只重合同,而轻风险;只重效益,而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