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推荐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236
 

天津市地毯产业园办公楼,地下室为消防水池,池壁采用地连墙结构形式,地连墙厚为0.5米,墙顶标高-0.800米,墙底标高为-7.5000米,基坑开挖深度为6.700米,内设两道500mmX500mm的腰梁。内部结构包括冠梁、腰梁、底板等;连续墙均采用C35密实性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S8;腰梁采用C35早强混凝土。
  地下连续墙呈正12边形,共计6幅槽段,采用中25和中16钢筋为主筋,C30S8等级抗渗混凝土,槽段之间采用接头管连接方式。
  2、地连墙的施工工艺简介
  地连墙的施TT艺主要包括:导墙修筑施工、泥浆制备及护壁、成槽施工、刷壁及清底处理、接头锁口管处理、钢筋笼的制作和吊放、水下混凝土浇筑、锁口管吊拔、降水井施工及运行、土方开挖、封底。保证工程成功的关键工序为导墙修筑施工、泥浆制备及护壁、接头锁口管处理、降水井施工及运行和接缝防渗处理及土方开挖。下面仅从容易出现问题的几个工序来介绍一下:
  2.1、导墙修筑施工
  2.1.1导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及稳定性,其截面尺寸应根据结构形式、所采用的机械设备及地基条件和施工荷载等综合确定。导墙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导墙应设置在较密实的土层上,其墙底应紧贴土面,不得漏浆。根据现场杂填土情况,应适当调整导墙深度,导墙顶面保持水平;墙背采用以土代模;实际施工中个别槽段出现塌方现象,由于导墙是整体式浇注,没有出现导墙变形漏浆绕流现象。
  2.1.2本工程中采用的是成本较低的液压抓斗施工工艺,为保证地下连续墙转角处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方便,导墙拐角处作成M状转角,且导墙分别向外延宽lOOmm。
  2.1.3导墙浇注拆模后,为防止其变形,在墙间加设一排①lOOmm松木支撑,支撑间距为2m;或可选用稍细的木支撑适当加密,考虑设备行走应用土回填。
  2.1.4在导墙混凝土强度达到90%之前,禁止任何重型设备在导墙旁边1米范围内行驶、停置或作业。若采用多头钻施工工艺应在导墙拆模3日后,其上铺设①25mm圆钢两邀预先调成相应的弧度久铺设时应与导墙预埋件焊牢,防止成槽机车作业或移动时产生位移或变形。轨道标高误差小于3mm,中心线偏差小于5mm。
  2.2、泥浆制备及护壁
  2.2.1地连墙成槽施工采用膨润土泥浆护壁。泥浆的主要配制原料为:膨润土、纯碱、增粘剂(甲基纤维素,又称CMC)。粘土:粘土是配制泥浆的主要材料,一般采用的是膨润土或红粘土。纯碱(Na2C03),在泥浆中加入纯碱的目的,是除去粘土中的部分钙离子,将钙质土转变为钠质土,使土颗粒水化作用加强,加速粘土的分散,提高粘土的造浆率。
  2.2.2泥浆指标要求如下:比重1.05--1.20,pH值7--9,泥皮厚度1--3mm/30min,粘度:20—24s(漏斗粘度)失水量:<30ml/30min。
  2.2.3新制备的泥浆在泥浆池中存放24h,使粘土充分水化后,再使用。泥浆拌制与使用,每天检查不少于两次,其性能应符合规范规定。对于循环再生利用的泥浆,要适当掺加甲基纤维素和烧碱,并经过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2.2.4施工期间为避免槽壁塌方,槽内泥浆面必须高于地下水位1 m以上,在砂层施工时应适当提高泥浆比重与粘度,增加泥浆的储备量。泥浆处理采取机械与重力沉淀相结合的方法。从槽中置换出来的泥浆经过机械处理后流人沉淀池,经重力沉淀16 h稳定后。由水泵将表面清稀部分抽到过滤池,通过滤网过滤,将废水排除,余下的浆体再重新利用。
  2.2.5本工程采用静止水的方式,是指沟槽掘削,采用逐渐增大深度的方式,或先打两个异孔而后抓都将其中土抓出地表,不断输入液浆,使泥浆液面保持一定高程的泥浆护壁方法。其特点是在抓挖过程中泥浆不产生循环移动。
  2.3、成槽施工
   成槽时宜按单元槽段逐段开挖。本工程采用三序成槽工艺,采用先两边后中间的顺序;成槽过程中为确保槽壁稳定,保持槽内泥浆液面距导墙顶面高度小于30cm。成槽、成孔结束后应进行清底置换泥浆,泥浆置换的同时应进行槽底沉渣清除,清底置换泥浆应认真彻底,必要时须进行二次清槽,利用吸导管沿槽底往返移动,将沉积在槽底的沉渣吸出,清槽工作结束后槽底沉渣应<10cm,置换后的槽底泥浆比重应≤1.2。
   2.5、接头锁口管处理
  2.5.1一般深度较小的地连墙采用锁口管,优点是可回收利用,缺点是深度较大时易造成埋管;采用预制接头的优点是施工现场预制,便于吊装,可分段制作,待每幅成槽结束后,按槽段深度截取相应的桩长拼接。混凝土采用与地下连续墙强度等级相同的商品混凝土。
  2.5.2本工程地下连续墙的连接采用接头管。采用吊车安装接头管,吊放时紧贴槽壁对准位置,垂直缓慢进行。接头管为直径中800mm的钢管两棵,每棵接头管分三节,每节长10米,下放接头管时,两节接头管连接采用阴阳榫加杠穿销固定。
  2.5.3本工程所采用锁口管由于混凝土供应不及时造成灌注时间长未能拔出,造成埋管2根,约50m长,经济损失超10万元;后又改用钢板焊接接头,事实证明钢板焊接接头施工速度快,防渗效果和整体性及造价均由于前两种方法。
  2.6、土方开挖
  地连墙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即可进行基坑土方开挖。开挖前设置地连墙水平位移观测点,沿地连墙中心线每60度设一个观测点,基准点设在远离基坑易保护的地点。基坑开挖采用一台长臂挖掘机挖土,装车倒运自卸汽车运离现场。基坑开挖分五步进行,顺序为施工冠梁及三道支撑腰梁及部分内衬墙,内衬墙向上施工高度不小于300mm,施工缝处预留止水钢板,并预留出内衬墙钢筋。整个开挖过程中做到基坑周边不堆土,确保基坑的穩定。施工过程中应保留降水井和配备一定数量的水泵,并经常排水,保证基坑内干作业和下雨排净基坑内积水。
  3、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3.1第一槽段及第三槽段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发生接头管埋管现象
   3.1.1采用接头管连接方式施工时,要求接头管的拔除与墙体混凝土的浇注配合的十分默契,而在本工程中恰恰是因为墙体混凝土的浇注间断时间长,使施工人员在掌握拔管时间上出现失误而造成的,接头管的拔除关键在于对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时间的掌握,而且在比较大量的混凝土浇注过程中,
  3.1.2本工程在出现埋管现象后,改用工字钢板焊接接头方式,工字钢板焊接接头施工方便,放水效果优于接头管接头,但用钢量较大,造价较高。其优点是明显增加了接头渗水途径,且折点多,有效提高了防渗漏性能;接头处的刚度也有提高;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加快,接头质量易保证。
   3.1.3降水井出现埋井现象
  该工程前期采用机械开挖,虽然在开挖前对井口进行了封闭处理,但由于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对无砂管挖除,造成埋井现象。在后期的机械开挖中采用人工拆除无砂管,并进行新一轮机械开挖之前对井口进行封闭,有效防止了埋井现象的出现。本工程中由于从井底返砂,造成该井作废,只得从外侧打三口井,进行降水作业同时密切观测周围建筑物的沉降。
  3.4、出现鼓包现象
  开挖到-3.Om左右时发现第6幅槽段出现鼓包现象,俗称“大肚儿”。该鼓抱宽3.Om,深7.Om,最厚处约2.Om,估计混凝土量为50m3。是因为该槽段施工时采用两序成槽法,头序施工将近到达设计位置时出现混凝土“绕流”现象,有混凝土阻碍致使抓斗抓不下去,改抓第二序后用冲击锥处理该混凝土时间较长和碰撞影响所致塌方。处理措施就是使用风镐凿掉。

更新:2024-02-04 10:05:03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