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 近 历 史 保 护 建 筑 的 基 坑 施 工 应 对 措 施
孙清杨
1.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32;2.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32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中心可建造空间越来越局促 ,而城市中心往往保留着大量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甚至
是文物保护建筑,在满足城市开发和发展的同时,如何做好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是重中之重。以上海地区为例,针对
邻近历史保护建筑开挖基坑的案例 ,探讨对保护建筑加固、基坑围护设计、施工方案优化等方面的技术,通过预应力
静压桩加固、MJS、轴力自动补偿系统钢支撑、合理分区开挖、加强监测等技术措施,在顺利完成基坑施工的同时,
保证了历史保护建筑的安全,为后续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保护建筑;基坑开挖;保护措施;基础托换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4.1001(2018)o6—0842—02 DOI:10 14144/j cnki jzsg 2018 06 007
Solutions to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Pit Adjacent to Historic Conservation Building
SUN Ojngyang ,
1.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s Group,Shanghai 200032,China;
2.Shanghai Jianke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Ltd.,Shanghai 200032,China
随着城市 的发展 ,城 市中心 的建设用地 面积 日趋 局
促 ,同时具有 悠久历史的城 市中心保留着 大量的保护建
筑,甚至是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在城市建设过程 中很难避
免邻近 保护 建筑进 行施工,如轨道 交通 施工、新建地下
室施工等,这就给保护建筑安全、基坑本身安全控制等带
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将结合实例,探讨对保护建筑加
固、基坑围护设计 、施工方案优化等方面的技术,通过预
应力静压桩加固、MJS(Metro Jet System,全方位高压喷
射工法 )及自伺服钢支撑、合理分区开挖 、加强监测等技
术措施 ,确保在基坑施工过程 中基坑本身安全与保护建筑
的安全。
1 概 述
某 历史保 护建筑改造 项 目,因功能需求 ,需在保护
建筑邻近新建一处地下室。2栋保护建筑为优秀历史保护
建筑,建造于20世纪30年代,上部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
结构 ,基础为双 向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其中基坑东侧一
栋保护建筑 (以下称主楼)层数为4层,局部地下l层,基
础底标高为一3.15 m,地基布置有松木桩 ,主楼墙体局部
存在竖向或斜裂缝,裂缝宽度为0.3~ 1.0 mm,房屋整体
作者简介:孙清杨 (1967一 ),男,本科,高级工程师
通信地址:上海市宛平南路75号1号楼21 O2室
(200032)。
电子邮箱:sunqingyang@jkec.com.cn
收稿日期:2018.03—05
囝 201 8·6·Building Construction
无严重倾斜现象,各测点倾斜率均小于0.4%,主楼 的内
部柱及楼面倾斜无 明显规律,且内部柱与楼面的倾斜率均
小于0.7%;基坑 西侧 1栋保护建筑 (以下称副楼 )层 数3
层 ,局部地下 1层,基础采用条形天然基础,基础坶深为
1.30 m左右 ,副楼墙体局部存在竖向或斜裂缝 ,裂缝 宽度
为0_3~0.5 mm:副楼房屋整体无严重倾斜迹象,各测点的
倾斜率约0.7%,副楼内部柱及楼面倾斜无明显规律 ,且内
部柱与楼面的倾斜率均小于0.7%。新建地 下室 坑T程普
遍开挖深度约7.4 m,局部开挖深度3.6~5.1 m,落深坑开
挖深度8.6~8.9 m。基坑围护外边缘离保护建筑基础边最近
为0.439m (图1)。
图1基坑围护与保护建筑关系示意
2 基坑 围护 方 案
因基坑离保护建筑非常近, 日‘施工场地狭小,不满足
施工地下连续墙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围护体系对基坑及保
护建筑的安全至关重要,在经过 多次论证和充分考虑后 ,
确定主要围护方案如下:
1)竖向围护结构采用MJS水泥土搅拌桩套打钻孔灌
注桩的围护形式,首先MJS保证围护结构的止水效果,其
孙清杨:邻近历史保护建筑的基坑施工应对措施
次,在MJS工法桩施 工结束后,应预留足够的时间确保沉
降稳定 ,且MJS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后续灌注桩的施
工 。MJS挠动土体 和水泥 土强度 的发挥 均需要一 定的时
间,2种 围护体系之间应预留足够的时间。后续灌注桩施工
必须满足强度条件,避免前一阶段施工进度过快,导致不
能达到设计强度的要求 ,从而尽量减小钻孔灌注桩施工对
周边土体的扰动。
2)水平 支撑体系采用2道 ,首道采用钢筋混凝土 支
撑,第2道采用钢支撑。首道支撑的设计标高位于地下室顶
板之上 ,以减 小首道 支撑的开挖深度 ,控制开挖引起的围
护结构变形;第2道钢支撑采用轴力 自动补偿系统控制。
3)坑底采用高压旋喷桩满堂加固。
3 保 护 建 筑 保 护 措 施
2栋保护建筑均建造于2O世纪30年代,年代非常久远,
基础形式 比较薄弱,对保护建筑的保护难度较大。根据房
屋检测结 果及合理 分析 ,主楼 基础布置有松木桩 ,建筑
邻近历史保护建筑的基坑施工应对措施(论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