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筑 技 术 开 发 Buil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建筑设计 Architectural Design 第44卷第5期 2017年3月
老 城 区 空 间 重 构 在 城 市 化 进 程 中 的 保 护 策 略
姚 斌 , 杨 振 9即, 夏 德 航
(桂 林 理 工大 学土木 与 建筑 工程 学院 ,广西桂 林 541004)
[摘 要 ]我国老城区改造活动从2O世纪90代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发端于一线城市,不断向三四线城 市开展,是一场大
规模的物质空间重构过程,产生 了我国转型期社会的基本矛盾与问题。追求以经济收益最大化的改造模式创造了大量同质化、
单一化的城市样貌,其本质是以丧失地域丈化特色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基于国内外案例,分析以老城 区内在价值与可持续发展
为主要 目的对物质空间进行保护性改造的方式,并由此展开对我国老城区保护的讨论。
[关键词 ]老城区 ;空间重构 ;保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 ]Tu 984.1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523X (2017)05-0027—02
Protection Strategy of Urban Reconstruction in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Yao Bin,Yang Zhen—qing,Xia De.hang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urban areas in China began from the 1 990s to the present,starting in the first—tier cities
continue to 34 cities to carry out.Is a large—scale reconstruction of the material space,resulting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S basic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of society.The pursuit of economic benefits to maxim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l to create a large
number of homogeneous,single city appearance,its essence is the loss of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st of the development
mode1.This paper explains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ase interpretation of the old city intrinsic valu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material space protection transformation.And thus launched a discuss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present China’S
old city.
[Keywords]old city;spatial reconstruction;protection strategy
1 老城区保护意义与价值
城市的发展是社会变更的直观反映。由于老城区跟不上
现代化进程。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在这种现代与过去共存,
新与旧的 “对立 ”背景下,现代化的改造促使整个城市朝着
统一的 “大尺度 ”空间发展,希望借资金改善落后的物质空
间环境并提高老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但以高昂的社会成本
为代价的改造模式值得反思与改变。而大规模改造使当代时
空环境下老城区物质空间的保护更具有研究意义。
国内外关于历史遗产保护从单体建筑到成规模的历史城
区都有详尽的理论与方法。区别于历史建筑拥有的宝贵文化
价值,老城区建筑由于其物质空间品质不断下降,所 占地块
价值持续增加的情况下,面对城市更新常被置于整体拆除的
社会环境中。其行为忽略了老城区作为整个城市历史 “见证”
的价值。避免改造方式的弊端,以渐进式的改造老城区物质
空间环境,通过不断与场所 “对话”,促使老城区建筑风貌,
地域文化融入到当代时空环境中避免因大规模、高强度的开
发对城市历史的破坏。
2 国内外老城区保护策略分析
欧洲关于历史建筑的保护起源于二战后,战争对于历史
情境的摧毁性破坏使建筑与人文环境迅速且彻底的消失,导
致了人们怀旧情绪的加重和保护意识的增强。
2.1 立面保护策略
沿街立面在不破坏建筑原有的外部环境、结构、材料、
空间的基础上对外立面进行整体性的改造,可消除因个人行
为造成的立面混乱并促进地域风貌的展现。如德国柏林和吕
贝克市老城西侧最古老的面包房,保留最上三层原有的红砖
红瓦的传统样式,下边一层由于年代久远修缮时统一采用混
凝土的墙面,这样的立面改造可挽救历史建筑的风貌特色,
又可为内部空间的使用提供保护。而在日本京都的 “京町家”
的风貌保护就严格规定了沿街招牌的大小、颜色甚至是放置
位置。该做法最明显的是沿街立面的整洁统一,精致小巧的
收稿日期 :2016—10LI18
作者简介 :姚斌 (1972一),女,广西玉林人,高级建筑师,主要研
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理论。
气质与京都整个城市相互配合。
2.2 空间的保护性利用
不断开发老建筑空间保护城市空间的时代脉络成为城市
鲜活的 “名片”,并避免了重复建设产生的高能耗带来的环境
破坏。针对老城区内的建筑,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原有的空间属性必然随社会属性变化而变化。建筑的功能重
置赋予了老建筑新的社会属性。欧洲老街区重新融入到社会
中并满足功能要求。随之展开对老街区物质空间改造 以适应
现代生活服务的纪念品店、饭馆、旅馆等使用要求,保留不
同时代风貌的老建筑。
2
老城区空间重构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保护策略(论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