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2 ·
表2 正交试验方案与试验结果
编号
影响因素 评价指标
厚度
/cm
导热系数 /
[W/(m ·℃) -1]
弹性模量
/GPa
空白
列Ⅰ
空白
列Ⅱ
冻结厚
度 /m
冻胀力 /
kPa
1 5 0.039 0.45 1 1 0.43 62.02
2 5 0.059 0.9 2 2 0.55 66.45
3 5 0.079 1.8 3 3 0.62 80.93
4 5 0.099 3.6 4 4 0.67 89.14
5 10 0.039 0.9 3 4 0.24 52.77
6 10 0.059 0.45 4 3 0.35 59.88
7 10 0.079 3.6 1 2 0.42 57.67
8 10 0.099 1.8 2 1 0.48 62.28
9 15 0.039 1.8 4 2 0.11 40.26
10 15 0.059 3.6 3 1 0.23 52.30
11 15 0.079 0.45 2 4 0.32 59.92
12 15 0.099 0.9 1 3 0.37 62.21
13 20 0.039 3.6 2 3 0.03 10.75
14 20 0.059 1.8 1 4 0.16 49.25
15 20 0.079 0.9 4 1 0.23 58.41
16 20 0.099 0.45 3 2 0.30 59.72
4 结论
(1)构建了水 -热 -力三场耦合方程,基于模
型试验结果验证了温度场和二次衬砌冻胀力计算的合
理性,建立了高寒区隧道近洞口冻胀分析模型。
(2)马蹄形隧道围压冻结圈厚度在边墙位置最
大,仰拱、拱肩和拱顶次之,拱脚最小。隧道围岩冻
结厚度增长速率先增后减,冻结圈厚度在 3月中旬达
到最大。
(3)隧道边墙位置冻胀力发展迅速,冻结开始
2个月达到最大冻胀力的 85 %,在2月初达到峰值,
约为仰拱位置的 5.5倍。
(4)提出了一种保温隔热和防冻缓冲的复合功
能层,其厚度增加和等效导热系数减小显著提高了衬
砌的抗冻性能。等效弹性模量的增加对冻结厚度影响
不大,但能显著减小衬砌冻胀力。
参考文献
[1] 马晓良 , 董新平 . 寒冷及严寒地区隧道冻害发生机理及防治 [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4 (S2): 1996–1999.
[2] 渠孟飞, 谢强 , 胡熠 , 等 . 寒区隧道衬砌冻胀力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2015 (9): 1894–1900.
[3] 郑泽福, 马伟斌 , 郭小雄 , 等 . 京沈高速铁路辽西隧道洞口段温度
场测试与分析 [J]. 铁道建筑, 2022, 62(3): 104–107.
[4] ZENG Y, LIU K, ZHOU X, et al. Tunnel temperature fields analysis
under the couple effect of convection–conduction in cold regions[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7, 120: 378–392.
[5] LAI J, QIU J, FAN H, et al. Freeze–proof method and test verification
of a cold region tunnel employing electric heat tracing[J].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16, 60: 56–65.
[6] 邱军领, 赖金星 , 张广龙 , 等 . 季节性寒区隧道主动加热保温防冻
方法及其试验 [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 2017, 13(4): 982–987.
[7] WANG L, ZHOU X, TAO L, et al. Anti–freezing system of high
altitude and high geothermal tunnel based on air–source heat
extraction and case analysis[J]. Case Studies in Thermal Engineering,
2022, 32: 10 -18, 32.
[8] 江翮, 杨玉平 , 方通 . 寒区公路隧道地源热泵型防冻保暖系统施
工技术要点 [J]. 公路, 2012(10): 216–218.
[9] 徐学祖, 王家澄 , 张立新 . 冻土物理学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10.
[10] LI S, NIU F, LAI Y, et al. Optimal design of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of a tunnel in permafrost regions based on coupled heat–water
simulation[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7, 110: 1264–1273.
[11] 张伟. 寒区隧道洞口段纵向冻胀力研究 [D]. 兰州 : 兰州交通大学 , 2021.
[12] 陈则韶, 钱军, 叶一火 . 复合材料等效导热系数的理论推算 [J]. 中
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1992, 22(4): 416–424.
[13] 石锦炎, 韩丹 , 刘 嫄春 , 等 . 不同温度下泡沫混凝土热物理性能的
研究 [J]. 工程热物理学报 , 2020, 41(7): 1719–1727.
[14] 宋强, 张鹏 , 鲍玖文 , 等 . 泡沫混凝土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J]. 硅酸
盐学报 , 2021, 49(2): 398–410.
[15] 司翔, 许淑惠 . 地聚合物 EPS 保温材料的制备和保温性能研究
[J].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22, 39(1): 86–92.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
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
》
日前,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进一步构建
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
称 《指导意见》), 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
大精神, 按照科学布局、 适度超前、 创新融合、
安全便捷的基本原则, 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
础设施体系。
《指导意见》 提出, 到 2030年, 基本建成
覆盖广泛、 规模适度、 结构合理、 功能完善的
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
产业发展, 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 ; 建
设形成城市面状、 公路线状、 乡村点状布局的充
电网络, 大中型以上城市经营性停车场具备规范
充电条件的车位比例力争超过城市注册电动汽车比
例, 农村地区充电服务覆盖率稳步提升 ; 充电基
础设施快慢互补、 智能开放,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论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