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筑 技 术 开 发 Buil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工程技术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第45卷 第5期 2018年3月
框 架 梁 柱 节 点 核 心 区 抗 震 加 固
技 术 研 究
赵 东 东 , 张 文
(中国十七 7台集 团城 建工 程技 术公 司 ,安徽 马鞍 山 243000)
[摘 要 ]结合国内外震害实例分析,从施工工艺、技术性能等方面提出了一种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抗震加固施工方法,并
从施工角度对该技术的施工.Y-艺和质量控制进行了阐述,指出采用该技术对提高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意义,为同类建筑抗震加
固施工提供依据 。
[关键词 ]框架结构 ;震害 ;节点核心 ;抗震加固 ;整体箍筋套
[中图分类号 ]Tu375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1—523X (2018)05_oO75_02
Research on Seism ic Reinforcem ent Technology of
Core A rea of Fram e Beam Colum n Joint
Zhao Dong dong,Zhang W_en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aahquake damage cases at home and abroad,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method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re area of frame beam column joint from the aspects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echnical performance.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nstruction,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ontrol of the technology are expounded,and the significance
of adopting this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seismic perform ance of the frame structure is pointed out,providing a basis for the seismic
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of similar buildings.
[Keywords]flame structure;earthquake damage;core ofnode;seismic reinforcement;integral hoop sleeve
1 研究背景
地震 由古至今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我国古建筑
隼牟结构能有效地减低地震对于建筑物 的影响,而对于近现
代来说,由于西方建筑技术与建筑材料的引进,使我国房屋
形式有 了很大变化,由于楼房的数量较少且规模受到建筑技
术与材料的限制,地震灾害影响事例较少,加上房屋层数较少,
故地震使建筑物产生破坏的程度也较轻。
古建筑作为一种最为典型的框架结构建筑,历经多年风
雨与不计其数的地震影响而屹立不倒,人们逐渐对框架结构
的抗震性能抱有更高期待,试验证明,框架结构能有效降低
地震灾害所带来的破坏,更多专家学者开始对其抗震性能进
行研究。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
市用地越来越紧张,而人们为了在这有限的范围内建造出服
务人数更多的建筑物,使建筑层数越来越高,更加追求地下
空间的应用,更多的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可建筑的发展就
像一把双刃剑,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问题。
1.1 震害原因分析
(1)由断层所 引起,造成地层的错动和位移,致使地下
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2)由地震引起的土壤振动,使地层产生位移和地震力,
作用在结构上,使结构产生应力和变形。
(3)由结构本身的特性 (如结构强度,材料性质 )导致
其在地震力作用下的破坏。
由于对结构地震作用机理了解还不深入,通过理论分析
和数值计算进行抗震设计尚无成熟方法,因而,依据 以往经
验采取适当抗震措施,仍是进行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手段。
1.2 结构工程抗震分析方法的发展
20世纪5O年代以前,国内外结构的抗震设计大多以日本
大森房吉提出的静力理论为基础来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力。20
收稿日期 :2017-12-01
作者简介 :赵东东 (199O一),男,山西长治人,助理工程师,主要
研究方向为项目技术质量管理。
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针对建筑抗震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普遍认为建筑不应直接抵抗惯性力,而应能够有效吸收变形
延性的同时,拥有较好的抗荷载能力,并提出与之相应的抗
震设计标准。
20世纪7O年代,日本学者从地震观测资料着手,通过现
场观测、模型试验等手段,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结合波的多
重反射理论,在地下软基隧道和成层地基的抗震研究获得重
大进展。
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洛杉矶地下铁道的设计中也对地震
荷载作了充分的考虑。20世纪80年代末,9O年代初,J.EWolf
和 C.M.Song又提出了递推衍射法结构工程抗震分析方法的研
究现状。
2 抗震技术研究领域近期发展趋势
进入2l世纪,地球进入了一个地震活跃期,各地中小型
地震不断,建筑结构的抗震、减震控制研究依然是一个重要
的研究方向。不仅新建结构的抗震要求提高很多,对于老 旧
结构如学校、医院、大型商场等的抗震加固在汶川地震之后
也在稳步推进过程中。
随着抗震构造措施在新旧建筑上的大量应用,各类型抗
震加固施工方法也在不断推出,达到不仅减震而且防倒塌的
终极 目标。
本项 目提出的框架结构节点核心区抗震加固技术不仅可
在新旧建筑结
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抗震加固技术研究(论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