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书籍论文 未分类论文

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思路及策略研究(论文).pdf

PDF   1页   下载0   2024-04-07   浏览23   收藏0   点赞0   评分-   免费文档
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思路及策略研究(论文).pdf 第1页
建 筑 技 术 开 发 Buil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施工技术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第43卷第 10期 2016年lO月 建 筑 结 构 工 程 抗 震 设 计 思 路 及 策 略 研 究 白 雨 (山西大 学土 木 工程 系, 太原 030013) [摘 要 ]建筑物的设计应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因我国所处地区地壳比较活跃,易发生地震,为避免地震带来的危害及损 失,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就要在设计建筑物时,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要在设计建筑物的时候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根据不同的建筑物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抗震的设计规划,全方面的提高建筑物的质量。 [关键词 ]建筑结构工程 ;抗震设计 ;延性抗震 [中图分类号 ]TU352.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523X (2016)10—0059—02 Research on Idea and Strategy of Seism ic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 Engineering Bai [Abstract]Design of buildings should have good seismic performance,because in China the crust is active,very prone to earthquakes,SO in order to avoid the earthquake brings the harm and loss to ensure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will be to design buildings and improve the seismic capacity of buildings,to consider all aspects of the factors in the design of the building,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buildings for seismic design and planning with respect to all aspects of improving the building quality. [Keywords]building structure;seismic design;ductility anti—earthquake 1 设计原则 我国大部分地区易发生地震,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及财产安 全,危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地震引发的建筑物塌陷。若地 收稿日期 :2016—06~)9 作者简介 :白雨(1986一),男,山西偏关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防灾减灾。 确定注 浆的 参数是 尤为重要 的一个 环节, 一般选择 1:1~1:O.8的比例进行配置,同时也要加入5% 的水量,这 样的进行注浆时压力范围在0.6~2.9MPa内。注浆按照先单后 双的顺序直至达到要求以后进行反复注浆,以达到最佳效果, 全部过程约为3min。 5 注浆加固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采用分阶段进行注浆会取得相对较好的效果,比较成用的 注浆方法,注浆之后变形量会较之前有很多减少,约在 16~ 19cm范围内,围岩在二次施工之时已经达到较稳定的状态, 通过使用分阶段进行注浆,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与此 同时, 开展注浆工作应该对以下问题加以重视。 (1)进行注浆的初期,要把松动圈的半径作为基础条件。 因此对松动圈半径的测量须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同时计算半 径数据也要参照具体加固半径,注意小导管的长度比注浆半 径要大50cm,要确保注浆加固工程的完整性,就要确保松动 岩石的加固达到设计要求。 (2)在分阶段进行注浆加固的过程中,确保注浆质量的 关键是浆液的石灰比。由于部分炭质页岩遇到水分之后会产 生变质并且会膨胀起来。一旦石灰的比例 占据较大比重,那 么浆液中的水分也会随之增加。此时,只有把变形结果控制 在恰当的范围内,才能够把注浆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反之, 如果石灰比所 占的比例过低,浆液就无法完全的扩散到整个 范围,这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注浆加固的效果。 (3)测量数据在整个注浆加 固实施的过程中,是非常重 要的参考。因此在进行注浆加工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一个 完整的计划实施方案,同时根据工程实施的具体情况而变化, 震强度过大,而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不足,则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所以要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为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的能力, 需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设计较为复杂的建筑物时,需选择 合适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静力和动力分析法两种,同时要 对建筑 的薄弱层塑弹性变形进行的合理的分析。计算的核心 应该放在建筑物的整体内外力位移,且要重视弹性分析法 , 因为施工现场是一个变动的过程,随时会产生一些变化。这 样可以有效地预防因为数据 的准确率不达标亦或者是测量 的 不够及时而造成注浆加固效果的不佳。 (4)注浆的时间和半径是整个工作 的重要环节,首先要 注意注浆加工的时机,加入注浆的时间如果太晚,那么会导 致岩石的变形直至侵蚀 ;假设时间太早,那么注浆的效果也 不会很优质。因此,在注浆工作实施之前,要反复进行测量 推算,并且完全按照客观事实进行工作的,不允许加入任何 人为因素。 6 结束语 在公路隧道的施工过程中,软弱围岩的加固工作是十分重 要的,同时也是很有难度的,因此通过注浆加固技术可以有 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此技术 的操作简便、方法简洁,同时还 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果。因此在对软弱围岩进行加固过程中, 先要确定注浆加固的时间及半径,然后制订严谨
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思路及策略研究(论文).pdf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