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况
南江村地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与漳
州市平和县的交界处 .距离湖坑镇约 8km.
是闽西著名的革命基点村之一。南江村属于
低山丘陵地貌 ,东西两侧山脉连绵,整个地
势呈南高北低 .为两山夹一沟的河谷盆地。
明崇祯年间.闽江氏添满公在南江开
基立业.并建造土楼居住.历经 600余年形
成 了现在的南江村。村落总面积 5,5k rn1.
拥有方形、圆形、前圆后方形等多种形态的
土楼 23座。周边青山绿树、层峦叠翠 ,村
内小桥流水与古色古香的土楼相辉映.共同
呈现了客家古村落的整体风貌。
2.村落选址与街巷格局
南江村东西两侧群 山自南向北延伸,
此为 山龙”.村落正位于龙脉集结之处。
南溪蜿蜒贯穿整个村庄 与西南侧的石浦溪
于村中交汇,这正是 “水龙 龙尾所在。村
落整体背山面水 群山环绕.聚大自然灵气
于一处.体现出中国传统 自然观 “天人合一
的思想。
南江村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演变特征。
明朝时期 .村庄主要建造于地势平缓的溪流
上游地区 到清朝时期逐渐沿溪流向下游发
展 .依地势而建 随着村庄的不断壮大.布
局逐渐紧密聚集于风水景观良好、地势平缓
的溪流交汇片区:民国之后.土楼的建造减
少 .但村庄依l19围绕早期土楼、依山水地势
发展。至今.村落呈狭长带状分布,且依溪
流分为 4个组团.两支溪流环抱形成的片区
为传统风貌保存最为完整的片区。
村落主要有两条对外交通道路.东北
侧是一条古村道.西南侧为 2012年新建成
的 309省道 .上接芦溪镇 .下接湖坑镇。溪
流两岸修建有环村游步道 ,并有 3座桥梁连
通两岸。对外省道、古村道、环村游步道以
及联系民居之间的小路,共同构成了村落自
然便捷的道路系统。
村落整体风貌保存 良好 ,拥有较多的
传统风貌建筑 .现代建筑的建造虽未沿用土
楼的形式.但外墙多采用土黄色的涂料 .尽
量与传统建筑风貌保持和谐。青山 绿水、
小桥、古道与明清古建筑融为一体 .营造了 一 幅和谐的闽南古村落景象。
3.古民居建筑艺术
南江土楼大多在 3层及 以上.由生土
夯筑而成 .体量庞大.土黄色的墙体配以黑
色大出檐屋顶.加之建筑内部的木构架 .形
成了坚固又极具古朴粗犷之美的建筑形态
土楼建筑造型多样,从最初的方楼和圆楼又
南江区位
风貌分析
入村小路及鳞次栉比的民居风貌
村头的溪流以及两侧民居
古桥流水与建筑关系
整体乌瞰
演变出八角方形土楼和前圆后方形土楼等。
土楼内部空间丰富多样 .但又严谨有
序.呈现中轴对称的布局。土楼极具向心
性 中心或是完全的开放空间.形成宽敞的
公共空间;或是几进院落.依照中轴对称布
局.各层走廊完全畅通,环绕整个建筑内部
空间。这种布局形式既方便了住户之间的交
流相处 ,也充分的利用空间,营造了一种完
全内向的院落氛围。
村内的每一栋土楼都有 自己独特的历
史特征 ,这也是永定土楼的魅力之一。始建
于康熙年间的振阳楼是南江村保存完好的年
代最 久远的土楼.占地 1400m .高 4层 ,
门厅处有小鹅卵石砌成的铜钱图案 极其精
美有趣。天井内还留有一R古井。这里曾居
住过多位革命先烈.如今依然还有 20多位
居民居住.守护着这栋具有纪念意义的土楼。
4.民俗文化特色
南江村为客家古村落.主要为江姓居
民居住.600余年的历史积淀孕育了南江村
特色浓郁的民俗民风。
天后宫,坐北朝南.坐落于溪流分岔
处的黄金坝上.庙内供奉着全村人的信仰
神——妈祖。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
的诞辰日以及每月的初一、十五.全村人都
会前来祈福祭拜。
“作大福”是民间的迎神赛会.清康
熙以前称为 “打醮”.是一种人们为除灾求
平安而设祭坛祈祷的活动。在南江村每 3年
筹办~次。村民们会在农历十月份集资举行
请神、敬神、唱戏等系列活动.历时 4天 .
场面隆重壮观。
嫁女种树,是南江村村民自发形成 的
约定俗成的文化风俗。每位姑娘出嫁前都会
在山上种下一棵树 .并系上鲜艳的红布条 ,
以此来感念父母的艰辛劳作。历经多年形成
了如今的女儿林.也成为了一处独特的风景。
5.现存状况及保护建议
该村现状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格局,
但近些年的开发建设.对传统风貌仍有一定
影响。村落现状土楼大部分仍有居民居住 .
建筑质量良好 .部分年久失修.急需定期维
护。有些建筑的建造影响了传统建筑的保护.
且拆旧建新的情况仍会发生。村落如今正在
发展旅游 .村庄在逐步整治环境,修建公共
活动场所以及农家乐等旅游建筑。在此过程
中应切忌大拆大建 .损害村落的历史风貌、
传统格局以及传统建筑.唯有保留村落的传
统特色,才能实现村庄的最大发展。
图文:
肖铭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于明晓 华侨大学建筑学硕士研究生
赵逵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四
福建龙岩南江古村落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论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