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 塑 里 苎堡 竺 三 墨 皇 些
壁上设置几个强制对 中的固定观测点 ,按 四等导线测量要
求 ,使用LEICA TCA2003全站仪四测 回测角 、往返测距 ,
最终确定地下近井点的平面坐标和地下顶管起始定 向基线
的方位角。
导线直接传递测量的要求 :
1)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独立测量2次 ;
2)导线传递测量的垂直角应小于3O。,导线边长必须
对向观测 ;
3)地面近井点 、井壁观测点 、地下近井点均应布置成
强制对中的固定观测墩或三脚架 ,以减小对中误差 ,提高
测量精度。
3.2.2 高程传 递测量
高程传递采用吊尺法 ,分别在井上、井下设置2台水准
仪同时进行观测。传递高程时 ,每次独立观测三测 回,三
测回测得的地上 、地下水准点高差较差应小于3 mm。传递
到地下的水准点不少于2个。
3.3 导 向测量
本顶管 区间的平面线形为直线段+曲线段 ,且 曲线段
的最小曲率半径仅为1 200 m,采用常规测量方法进行导向
测量 的精度和工程进度难 以得到保证 。故采用我公司独立
开发的一套顶管 自动测量系统来进行导向测量 。
3.3.1 自动测量 系统简介
顶管 自动测量系统采用 自动 、实时的测量方法 ,很好
地解决 了传统工艺中用人工搬迁仪器进行传递导致测量精
度差 、测量速度慢的缺陷。该系统采用 的测量方式是导线
测量和三角高程传递测量口】。
系统主要 由以下组成 :
1)编程电脑 :发 出开始测量指令 ,接收测量数据 ,计
算顶管机头实际三维坐标与设计轴线 的偏差。
2)测量机器人 :由SOKKIA SRX1自动测量全站仪和
GEO AD-12自动安平基座组成 ,进行水平角 、竖直角和距
离观测 。测量机器人与上部棱镜 、测量支架组成测量中继
站。
3)通信系统 :采用单线连接技术,将所有测量机器人
通过同一根通信线与编程电脑连接 ,双向传输测量指令与
数据 。
3.3.2 自动测量 实施
1)测量支架选型 :根据设计曲线和施工现场条件 ,将
最靠近机头的测量支架 以吊篮形式固定在工具头后100 m处
的管顶 ,该测量支架上的 自动整平基座和全站仪可通过预
留的螺丝槽在支架上灵活横向移动。线路 中间部位的测量
支架 以边台形式布置在有利于拉长视距的管节侧下方 ,都
做成活络的、可纵 向移动的 ,可随着顶管推进时管 内的视
线条件调整测量中继站的前后位置 ,该测量支架上的 自动
整平基座和全站仪也能在支架上灵活横向移动 (图2)。
图2 测量支架示意
2)测量 中继站模拟设计 :自动测量开始前 ,根据顶
管设计轴线的特征要素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 ,预先模拟
设计出测量中继站的大致设置位置及所需测量机器人 的数
量 ,做好测量中继站的动态调整计划和仪器设备 的配备计
划。测量 中继站一般设置在顶管的各个施工转弯处。设置
的主要要求有以下2点:
(1)测量 中继站应设置在施工转弯处最有利于拉长测
量距离的一侧的管壁上。
(2)设置时应考虑管道内通风管、泥浆箱 、中继环等
施工设备对测量有效空间的影响。
3)自动测量施测 :随着顶管施工进程,在顶管各个施
工转弯处建立测量 中继站 ,每个测量中继站设置 1台测量机
器人 ,每台测量机器人通过通信电缆和计算机中心的电脑
连接 ,由电脑按程序依次指挥各台测量机器人进行 自动测
量 。测量机器人施测完成后将测得的数据通过通信电缆传
输回计算机 中心 ,并 由电脑进行计算处理 ,最终得 出顶管
机头实际三维坐标与设计轴线的偏差。
3.3.3人 工复测
根据顶管顶进的长度 ,每顶进300 in用全站仪和水准仪
以人工测量的方法对顶管轴线和顶管机头进行测量复核 ,
作为对顶管 自动测量系统成果的校核。
4 结语
该工程中,迎宾1 ~3 区间的2条顶管最终都准确地沿
设计轴线顶进到位 ,最大横向偏差与竖向偏差均能满足规
范及测量设计精度 的要求『41。
实践证明,上述施工测量设计方案在超长距离 曲线顶
管施工中是完全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
◇◇ 参考文献 ◇◇
[1]施黎军.城市曲线顶管施工中的测量监理[J]l浙江测绘,2006(3):26—
27.
【2】舒亚明,周永江.长距离曲线顶管测量和控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9(6):685—688
[3]杜长勤,王春.大口径长距离顶管施工测量控制技术[J】l建筑施工,
201 2(5):484—485.
【4】张豪,夏才安,顾剑胜.城市曲线顶管施工中的测量监理研究[J]l浙江
工业大学学报,2005(5):544—546.
2015.7.Building Constructi。n衄
超长距离曲线顶管施工测量方案设计与实践(论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