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与传统非预应力加固技术相比,
展现出非预应力加固技术无法实现的加固成效,成为碳纤维
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的重点研究对象。实验室中的技术往往
因研究周期较长,失去与实际施工时所出现问题的联系。在
实际工程项目施工时,需要加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通常已经
受到或将要承受负荷,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坏。针对拥
有加载历史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研究此种结构在经过预应力
碳纤维加固后的二次受力性能,对这项技术在实际工程项目
中有较大帮助。基于此类课题的研究较少,可供参考的研究
匮乏。本文以 3根 4.2 m 长的钢筋混凝土受弯试件作为试验对象,
根据相关研究中尚需完善的地方,展开关于预应力碳纤维板
加固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二次受力性能研究。
1 试验方案
1.1 ????
试验试件为 3根尺寸一致且受弯试件混凝土强度为 C40的
试件。试件净跨度为 4.0 m,横截面面积为 250 mm×
400 mm,
纯弯段长度为 1.1 m。试件配筋详细情况如下 :在底部放置
2 根
20 受拉纵筋,上部受压区放置 2根 10 架立筋,混凝土
保护层厚 25 mm,配置箍筋,箍筋分布整根梁为
10@120,
如图 1所示。
图 1中 3根试验样品钢筋的平均屈服强度与极限强度分别
为 461 MPa, 582 MPa。
400
400
100 10025025
25
4 000
10@120
10@120
2
10
2
20
(a) (b)
图1 试件详细尺寸与配筋示意
(a)试件尺寸;(b)配筋截面
1.2 ?r??
本试验梁与分配梁使用的支承方式应采取一端铰支,一端
可移动的统一支承方式。试验主要研究试件受弯的破坏形态,
故重点关注试件纯弯段。加载方法为两点对称加载, 2个加载
点距离为 0.8 m,放置支座的距离应为 4 m。加载装置固定系统
依靠地锚稳定固定在安置于地面上的反力架,反力架上配备
有专用液压千斤顶。试验开始初期,先加载 10 kN,试验梁需
要配备刚度较大的分配梁,分配梁与试验梁以及地面装置的
混凝土支座,同样需要分别放置刚度较大的刚性支座提供承
载力 ;依靠安装在分配梁与千斤顶中的压力传感器与球铰取
得荷载示数以及正确的荷载角度。试验加载过程中,在分配
梁上预先设置好的 2个支点处施加给试验梁对称荷载,如图 2
所示。
1.3 ?{?#
本试验采取对试验分配梁两点对称加载方式,加载步骤
如下:首先对试件进行预加载,根据核算的试件开裂荷载数据, 预加载应加载至开裂荷载数据的 40%为宜。检查所有试验器
械是否能正常运转,排除影响试验结果的客观因素再正式开
始对试件进行加载。试件采取 10 kN为一级分级加载,直至加
载至试验梁理论开裂荷载值且试验梁产生裂缝。观察到裂缝
[摘 要]
?3T)g? 4.2 m1a
?
? c?? H ,凹?G? O
o?P??? O其??r ,?堵???1凯?? 、
?G? O
o?P其?
??仕 O0?
? 。冬#<?G? O
o?P其?r?仕??? O ,0G? O
o?P其?
仕r?
??? O凹?? ,?堵修??}坤:1凯a
?垢r??
?仕?
?0g 、\? 、r??g仙?君
? 。?仔从<?
o?P其
?
仕??, ??剧半?{听?坤:, 0#其?仕??s?,???{0~??{仕坤:???W; ?? 君仕0g?亦??0,
?????Qg??0?s???
。
听sr?v {丁{仕1凯a
?垢 c凹?G? O
o?P其? ,
?t卧?午?
?0g
?
?K 丁{
?
<。 [关键词]G? O ;
o?其? ;1凯a
?垢 c ;??? O
[中图分类号]TU 391 b b b b b [文献标志码]B b b b b b[文章编号]1001–523X(2020)05–0003–02
Analysis of Secondary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Beams
Strengthene
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混凝土梁的二次受力性能分析(论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