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
我国现有城市道路主要集中于主干道、次干道、快速路、
支路等路网规划。随着交通需求扩张,有等级的道路资源使
用接近饱和状态,甚至超负荷状态。为此,须深度挖掘城市
内部空间的潜在道路资源。如街头巷尾、集中住宅区、医院、
学校等公共区域的内部道路,改善低等级道路的交通运输水
平,增大高等级道路的空间利用率,从而满足交通运输需求。
1 交通微循环的基本概念
交通微循环引用的是医学领域的血液系统微循环,即城
市内部空间微小区域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如血液微循环是
维持人体生理机能的必要条件,交通微循环也是维护城市良
好发展的关键要素。交通微循环系统主要由支路与支路等级
以下的道路组成,具体包括小巷、便道与胡同等。由于交通
微循环的服务能力有限,因此,其以城市内部交通出行为主。
交通微循环系统合理利用支路与支路等级以下的道路,
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干道的交通运输压力,有效缓解了城市
交通拥堵问题。总之,通过优化道路设计,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可以进一步增强交通微循环系统的容载能力,改善交通微循
环系统的服务质量,进而维系城市交通运输事业的良好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的稳定增长。
2 通微循环设计的核心内容
交通微循环设计既要充分考虑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又需
深度考量城市的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确保交通微循环设计
与城市总体规划发展的协调性。交通微循环设计的核心工作
如 下 。( 1)通过优化单行道设计,突破道路通行条件的限制,
提高低等级道路的通行效率与服务水平,有效缓解主干道的
机动车运载压力。( 2)合理设计单行道的路段长度、行驶方
向与接续关系,确保单行道路标的完整性、明确性与清晰性,
以便机动车驾驶员能够快速提取路标信息,达到车辆引流的
目 的 。(3)从完善城市交通运输角度出发,对各方位的交通
流进行评估。同时,在交叉路段或重点路段,采用禁止转向
和限制通行等方式,减小交通流量,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3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交通微循环的应用
以某城市交通微循环设计为例,该城市地理位置较为特
殊,四面环山,整个城区呈条形状。共有 40条主路, 28条岔路,
最长主路约 22.5 km,路面宽度均在 2 m以下,且总路面面积
仅25 km 2。主路将整个城区一分为二,城区呈现出主路两端经
贸发展繁荣、主路两侧呈现经济发展落后的不利局面。随着
经贸往来的频繁化,主干道的交通运输压力也随之增大。为此,
全面推行交通微循环设计,增大次干道利用率,缓解主干道
运输压力显得尤为重要。
3.1 /?L? ?n? ??#
由于该城区开发建设时间较早,在主干道规划设计时,未
充分考虑城区未来发展进程中的红线规划问题,使得交通道路
配置缺乏均衡性与合理性。具体来说,主干道两端,即南北向
经贸发展繁荣,主干道两侧,即东西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整个
城区呈现出“两端大、中间小”的经济格局。如前进东路—前进
西路—绕城路口处,东西向仅两排车道,而绕城为六排车道,不
仅浪费大量的绕城车道空间资源,还使车道交汇部位产生严重
拥堵。再者,路段间隔距离短,路面宽度小,未设计非机动车
专用道。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运行,不仅造成严重的交通
拥堵,也加大了交通安全隐患。以民生路与黄山路为例,主干
道与民生路间隔距离为 22 m,与黄山路间隔距离为 260 m,中
途未设置紧急停车带,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堵情况。城区中
心的交通拥堵问题尤为显著,其他路段在交通出行高峰期运
行状态相对良好。根据深入实地调查可知,个别路段交通拥
堵的主要原因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流量大。如东西向机动车
流量集中分布在宏伟路东端至环城南路路段,造成早晚高峰
期交通拥堵。此外,宏伟路位于城区交通运输枢纽,极易导
致
中小城市交通微循环应用解析(论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