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工程建设与设计 l Comv~ction& s I, 脚ec1
分 层 强 夯 法 在 湿 陷 性 黄 土 地 区 地 基 处 理 中 的 应 用
The Application of Stratified Dynamic Compaction in Foundation Treatment of
Collapsible Loess Area
李政 林 ,金梦菡 ,邱 昌胜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95)
LI Zheng-lin,JIN Meng-han,QIU Chang-sheng
(StateNuclearElectricPowerPlanningDesign&ResearchInstituteCo.Ltd.,Beijing 100095,China)
【摘 要】以河北某地区深厚I/级自重湿陷性黄土为例,通过方案比选、施工监测、土工试验分析等方法,论证了深厚湿陷性黄土地
区采用分层分区强夯法在提高地基承栽力、消除地基土湿陷性等方面的优势。
【Abstmct]A case study of class II deep self-weight collapsible loess soil in a area of Hcbei province,scheme comparison,construction
monitoringandsoiltestareusedtofindthatstratifieddynamiccompactionhastheadvantagesofenhancingbearingcapacity andeliminating
collapsibilityetc..
【关键词】分层强夯;深厚湿陷性黄土;方案比选;施工监测;土工试验
【Keywords]stratifieddynamiccompaction;deepself-weightcollapsibleloesssoil;schemecomparison;constructionmonitoring;soiltest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9467(2018)05-0046.02
[DOI]10.13616/j.cnki.gcjsysj.2018.05.222
1 引 言
强夯法是处理碎石土、砂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
等地基土的有效方法。强夯法给地基以强大的冲击能,迫使土
体空隙压缩,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
使孔隙水和气体逸出,并使土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缩达到固
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是一种应用广泛并且造价较低的深
层地基处理方法之一。
2 场 区 地 质 条 件
河北某 220kV变电站占地 9 804m2,场地为山麓斜坡堆积
地貌 ,山前平原地带 ,北部稍低 ,南部稍高,地面高程为
906.29~910.83m(85国家高程基准 )。场地常年最高地下水埋
深大于 10m,主要地层为:黄土状粉土:黄褐、灰褐色,稍密,稍
湿,含虫洞、大孔隙、植物根系 ,普遍分布 ,可见白色钙质条纹 ,
厚度一般为 9m 一13.5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130kPa;卵石 :
杂色,密实,稍湿,普遍分布 ,为低压缩性土,未揭穿,地基承载
力特征值为 500kPa;粉土:具自重湿陷性,湿陷程度为轻微~强
【作者简介】李政林(1986 ),男,吉林通化人,工程师,从事变电站
建筑结构设计研究。
46
烈。地基的湿陷等级为Ⅱ级(中等),最大湿陷深度为 12.90m。
3 地 基 处 理 设 计 方 案 比 选
3.1方案一 (一次强夯 )
清除表层腐殖土后初平场地,进行强夯处理。初平后 ,站
区南侧最大挖土 2.5m,北侧最大填土 2.4m。黄土层平均厚度为
I 1.6m。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l”,选
取参数为:主夯 2遍,夯击能 8 500kN·m,夯点间距 2.sa(d为锤
径),每点 8击;满夯 1遍,夯击能 3 O00kN·m,锤印搭接 l,3,每
点4击;拍夯 1遍,夯击能 1 O00kN·m,锤印搭接 1/3,每点 3击。
3.2 方案-- (分层分 区夯 )
3.2.1分区
分层夯需要先挖除一定厚度的土,考虑土方堆放场地的
需求,将场区划分为 6个强夯区,进行分层分区夯。
3.2.2分层
1)第 1层强夯参数选择
场地初平后,黄土层平均厚度为 7.8m。选取主夯 2遍 ,夯
击能 5 000kN·m,夯点间距 2.8d,每点 8击 ;第 1层夯击不进
行满夯和拍夯闭。
2)第 2层强夯参数选择
场区设计标高需根据试夯夯沉量综合确定 ,以土方自平
衡为设计原则。初平余土 38 1 77m3,全场区可虚铺厚度约 4m。
考虑到第 l层夯击时未进行满夯和拍夯,第 2层夯击处理厚度
可较 4m稍提高,参数为:主夯 2遍,夯击能 3 000kN.m,夯点间
距 2.8d,每点 8击;满夯 l遍,夯击能 l 000kN·m,锤印搭接 1,3,
每点 4击。
3.3 方案 三 (素土挤密桩 )
采用局部处理方式,以建(构)筑物基础为基本单元。根据
规范,处理面积每边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 75%,以此标准
将场区分为 7个区域。桩径 400ram,三角形布桩,桩距 1.0m。
桩数 8 767根。场地初平后,黄土层厚度平均为 10.4m,外加
0.5m虚桩厚度,桩长取为 1lm。 挤密桩施工后 ,挖除 500ram
虚桩,铺设 500mm厚的灰土封闭层。
3.4 方案 比选
3.4.1方案对比
方案一:挖方 6 302m3,填方 5 279m,,预算 192万元。方案
二:挖方 3 8176m3,填方 3 8176m3,预算 234万元。方案二 :挖
方 l8 754m ,填方 l8 754m ,预算 304万元。
扰民程度: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工艺复杂:方案一<方
案二<方案三;施工工期: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3.4.2方案选择
影响方案
分层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论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