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书籍论文 未分类论文

预制混凝土结合面粗糙度测定技术综述(论文).pdf

PDF   2页   下载0   2024-04-12   浏览20   收藏0   点赞0   评分-   免费文档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0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预制混凝土结合面粗糙度测定技术综述(论文).pdf 第1页
剩余1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174 · 预制混凝土结合面粗糙度测定技术综述 刘传卿,  崔士起,  丁一旭,  石    磊,  刘文政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250031,济南)    摘 要 :结合面粗糙度是影响装配式建筑连接部位的重要因素。归纳总结了当前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粗 糙度测定技术,并对评定方法进行了综合评述,分析了其适用范围。最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快硬性材料 模印粗糙面的粗糙度评定方法,该方法为装配式建筑中结合面粗糙度的测量提供了一种手段。    关键词: 结合面;装配式建筑;粗糙度;模印法    中图分类号: TV 33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4726(2018)09 -0174 -02 大力推广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体系是实现建筑 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相邻预制混凝土剪力 墙之间是通过现浇混凝土的方式实现预制墙体之间的 整体连接,即形成整体式接缝连接,故在现浇混凝土 与预制混凝土构件之间将产生接缝结合面。结合面的 抗剪性能是影响结构整体性和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 因素之一。且有关接缝结合面抗剪性能的研究成果表 明,结合面的粗糙程度是影响其抗剪性能的一个重要 因素,不同粗糙度的结合面对其抗剪性能有着显著的 影响。为此 JGJ 1—20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和GB/T 51231—2016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均提出了预制梁端、预制柱端、预制墙端的粗糙面凹 凸深度不小于6 mm的要求。然而,粗糙度如何测定 和评价是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针对当前结合面粗糙度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 及评述,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异同,最后提出了一种基 于快硬性材料模印粗糙面的评定方法,为装配式建筑 中构件结合面粗糙度的测量提供了一种手段。 1 结合面粗糙度评定方法 1.1 灌砂法及硅粉堆落法 灌砂法及硅粉堆落法两种方法的测定原理基本一 致,均是通过细小材料(砂子或硅粉)铺盖至结合面上, 通过某一指标的大小评定结合面粗糙度,其具体方法 如下。灌砂法的测量方法是:用四片塑料板将混凝土 处理面围起来,使塑料板的最高平面和处理面的最高 点平齐,在表面上灌入标准砂且与塑料板顶面抹平, 然后测的标准砂的体积,利用该体积除以结合面的面 积得到灌砂的平均深度,利用该平均深度表征结合面 的粗糙程度。硅粉堆落法的测量方法是把 50 g粒径 在50~100 μm的硅粉颗粒自然对落在结合面,形成一 个圆形区域,定义该圆形区域的半径为结合面的半径 为粗糙度指数( SRI),SRI指数越高,则结合面的 越光滑。 1.2 触针法 该法是由日本学者足立一郎利用差动转换器类型 的位移计制成一个凹凸仪,在选定结合面上沿一个长 边方向走出一组凹凸曲线,把每条凹凸曲线附近与 处理面最高点相联系的水平面表示在其凹凸曲线图 上,得到围成的面积 Ai, Ai乘以其测定断面的相应间 隔 Bi,而后叠加得到体积 V,平均深度为 d=V/A,利 用这个深度来定量描述结合面的粗糙度。 1.3 分数维法 分数维法是几何平行理论在结合面粗糙度评定中 的应用。该法认为结合面的迹线具有分维结构,并用 相应的分数维值来定量描述结合界面的粗糙程度。利 用分数维法评定结合面粗糙度需使用分维仪。学者赵 志方研发了相应的分维仪。该仪器由钢底板、角钢立 柱、 x向游标卡尺和 y向游标卡尺等部件组成。测量 时,调节 x向游标卡尺与底板的相对高度向两卡尺的 间距,以保证两卡尺尺身与底板平行、两卡尺尺身平 行,记录向卡尺脚的坐标值调节 y向卡尺的微调旋钮, 左到右进行测量,精确移动 1 mm读取 y向卡尺上的 水平坐标和深度一卡尺上的深度坐标。待测迹线的垂 直投影长度为 144 mm,测定粘结面上一条迹线需读 取145 对坐标。当第一条迹线测量结束后,将 y向卡 尺脚移至初始位置,将 x向两卡尺脚向 x值增大方向 移动相同的距
预制混凝土结合面粗糙度测定技术综述(论文).pdf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