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2013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东湖风景区湖底淤泥脱水固结一体化
施工技术
杨磊,孟本文
(中建三局二公司基础设施工程公司,湖北 武汉,430065)
摘要: 针对东湖风景区湖底淤泥含水量高、重金属镉、汞、铅、砷等含量超标、氮、磷含量高的情况,采
用脱水固结一体化工艺结合 FSA 泥沙聚沉剂和 HEC 高强高耐水土体固结剂进行处理,处理后泥饼及尾水含
水率、重金属含量等都达到了相关标准。处理后泥饼可作为农业、园林用土及填方材料,尾水可达到直接
排放标准。该工程的成功实施为今后城市内湖淤泥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脱水固结一体化,淤泥,环境
1 前言
东湖风景区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示范区,因工程建设及风景区坏境保护要求,现需对工
程围堰范围内湖底淤泥进行清淤处理。根据地质报告和泥质分析报告,围堰内的淤泥总厚度
为 0.1~4.6m,整个需处理的淤泥平均厚度约 1m,总方量约为 35 万 m
3,在风景区内如此大
方量的淤泥运输会对景区交通造成很大的影响, 且淤泥中的高重金属及有机质含量会对景区
造成严重污染,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通过对国内外先进淤泥施工工艺进行比较,且结合施工
场地实际情况,选择国家发明专利“清淤泥浆脱水固结一体化处理方法”能够很好的解决城
中景区湖底淤泥处理难题。
2 工程概况
东湖通道工程规划北起二环线红庙立交与二环线水东段对接, 南止于喻家湖路喻家山北
路道口,全长约 9.86 公里,除两端局部段采取高架和地面方式外,全线基本采取隧道建设
方式,其中穿东湖隧道段全长约 6.88 公里,团山隧道段长约 1.22 公里,地面段长约 0.70
公里,高架桥段长约 1.06 公里。 湖中隧道段采用围堰挡水、堰内明挖施工,围堰总面积约为 55 万 m
2,工程范围内湖底
淤泥平均深度约 1 m,淤泥总处理量约 55 万 m
3,其中采用脱水固结一体化施工方法的为图 1
中围堰 1、2、3 区,总方量为 35 万 m
3。
图 1 湖中段围堰总平面分布图
76
中国建筑2013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湖底淤泥含水率、重金属及有机质含量情况见表 1。
表 1 湖底淤泥各类别指标情况
类别 检测指标 湖底淤泥
基(?*6WCX 含水率(%) 52~71
热值指标 有机质(g/kg 干基) 8.2~13
重金属 总镉(mg/kg 干基) 0.06~0.16
总汞(mg/kg 干基) 0.047~0.086
总铅(mg/kg 干基) 27.4~54.3
总铬(mg/kg 干基) 47.5~85.3
总砷(mg/kg 干基) 8~13.4
总铜(mg/kg 干基) 20.6~38.4
总锌(mg/kg 干基) 72.3~139
总镍(mg/kg 干基) 36.4~50.4
肥份 总氮(g/kg 干基) 3.01~3.92
总磷(g/kg 干基)
1~1.86
3 清淤泥浆脱水固结一体化处理方法
3.1 关键技术产品及其机理
淤泥“脱水固结一体化”处理系统可对淤泥进行即时减量,将清淤泥浆迅速分离成清水
和泥饼,并可根据需要完成对重金属、微生物、病原体等有害物质的固结、消毒或钝化。特
别适合于污染重、施工场地小、周边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湖泊、河道清淤工程中对淤泥的减
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处理。 该工艺中用到的关键技术产品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FSA 泥沙聚沉剂、HEC 高强高耐水土体
固结剂。 FSA 泥沙聚沉剂可针对不同泥质、有机物含量、颗粒粒径的疏浚泥浆进行调质,使之比
表面积、改善排水性能的多组分复合材料,是针对环保清淤、围海造地等工程需要研制的泥
水分离产品。 HEC 高强高耐水土体固结剂是一种无机水硬性胶凝材料,HEC 水化产物将被固结材料基
本单元粘结成为牢固的整体, 从而产生较高强度和水稳定性, 实现对有害物质的钝化和固封。
3.2 控制标准 根据消纳单位对泥质的要求,同时参考武汉类似工程经验,处理后底泥的技术指标需满
足表
东湖风景区湖底淤泥脱水固结一体化施工技术.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