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8 ·
收缩角为15 °,接入河道末端设计齿墙防冲。
2.3 弃土场整治工程设计
弃土场整治工程主要由拦水坝(挡土坝)、进出
口边坡设计、生态复绿工程组成,如图 3所示。
500 4 00
3 00
2 00
1 00
0 距 离/m细砂岩
杂填土 0 100 200 300 400 500 距离
/m
杂填土细砂岩 高程/m
470.000450.000430.000
拦水坝 弃土场 卵石盲沟 排水沟 坡顶绿化
图3 弃土场设计纵截面示意
2.3.1 拦水坝工程
在弃土场源头设置一座拦水坝,起到将沟道水流
和弃土堆隔离的目的,防止洪水直接冲击弃土堆导致
渣堆边坡失稳。拦水坝高 14 m,结构形式为重力坝 [13] ,
顶宽2 m,面坡垂直,背坡 1∶ 0.5,底宽 9 m,采用
C20混凝土浇筑。坝顶右岸基岩边坡开挖后采用锚杆
喷射混凝土支护。拦水坝兼顾弃土场边坡挡土墙作用,
起到稳固边坡坡脚的目的。坝顶迎水侧设钢筋混凝土
防浪墙,高 1.20 m。
2.3.2 弃土场边坡设计
弃土场顶部纵向按 2 %的坡率设计,横向水平,
进出口按 1∶ 2.0 放坡压实,每级坡高 8 m,坡面客土
喷播绿化植草。台阶边坡只宜种植当地耐旱品种的草
本植物,也可间隔种植本地耐旱根深灌木。
弃土场出口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上游积水及降雨
入渗的影响,由于坡脚下部尚有 10~12 m厚的松散填
土,泥岩透水性较差,长期积水将导致坡脚软化,对
边坡稳定性极其不利。综合确定对坡脚采用干砌卵石
固脚以达到稳定边坡的目的,同时兼顾排水盲沟的作
用,卵石粒度大于 30 cm。同时沿沟道水流方向设置
纵坡排水盲沟,将积水排至下游排洪沟。
3 效果分析
通过在莲叶沟下游设置引水隧洞工程,截流引排
流域内 90 %的地表水流,与下游弃土场实现水石分
离,同时中游布置拦挡坝工程,可以有效避免泥石流
灾害的发生。工程 2017年竣工,至今未爆发泥石流
灾害。由此说明水石分离整治泥石流和弃土场的方案
是成功的。
4 结束语
在山区泥石流沟道内建设大型弃土场时,在有条
件时应尽量针对引发泥石流的水源采取控制性工程,
如果能做到水石分离,既能确保弃土场的稳定,又能
保证流域内不会发生泥石流灾害。
参考文献
[1] 廖雄 . 艰险山区铁路隧道弃碴经验总结与工程实践 [J]. 四川建筑,
2022, 42(1): 90–92.
[2] 陈学平, 李新海 , 魏明惠 , 等 . 我国公路建设项目取、弃土场水土
保持问题与对策 [J]. 中国水土保持 , 2019(3): 4–8.
[3] 唐红波, 段现花 , 吴斌 , 等 . 大篾居不稳定斜坡和沟谷弃土场联合
整治实录 [J]. 水利建筑与工程学报 , 2019, 17(5): 220–225
[4] 吕春娟, 白中科 , 陈卫国 , 等 . 黄土区露天矿排土场水分调控技术
研究 [J]. 水土保持通报 , 2011, 31(1): 160–164.
[5] 文联勇, 谢宇 , 李东 , 等 . “水石分离”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中
的应用 [J]. 长江科学院院报 , 2012, 29(5): 16–20.
[6] 陈紫云, 王希宝 , 夏磊 , 等 . 鱼嘴式穹隆格栅坝型泥石流水石分离
拦挡结构 [J]. 中国水土保持 , 2020(4): 39–43.
[7] 谢湘平, 韦方强 , 王小军 , 等 . 鱼脊型水石分离结构对泥石流的
物质与能量调控效果试验研究 [J]. 工程科学与技术 , 2019, 51(5):
49–58.
[8] 谢涛, 谢湘平 , 韦方强 , 等 . 鱼脊型泥石流水石分离结构强度计算
方法 [J]. 四川大学学报 (工程科学版 ), 2016, 48(2): 44–55.
[9] 谢湘平, 韦方强 , 杨红娟 , 等 . 基于漂木分离效果的鱼脊型水
石分离结构参数优化 [J]. 四川大学学报 (工程科学版 ), 2016,
48(1): 55–62.
[10] 谢涛, 谢湘平 , 韦方强 , 等 . 鱼脊型泥石流水石分离结构适用性的
模型试验研究 [J]. 水利学报, 2014, 45(12): 1472–1479.
[11] 傅光柳. 明溪县鱼塘溪二级水电站引水系统方案选择 [J]. 南水北
调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通知 在13地试行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登记证书电子证照(论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