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推荐 浅谈劲性钢结构与密集钢筋群的多种节点处理方式

浅谈劲性钢结构与密集钢筋群的多种节点处理方式

289
 

背景工程位于北京丰台区,为SOHO中国在丽泽商务区的开篇之作,位于紧邻二环的丽泽路南侧,建成后将为北京西部新地标,建筑面积172800m2,地下四层,地上四十五层,建筑高度199.99m。由两个反对称复杂双塔用跨度9-38m弧形钢连廊连接组成,是筒体-单侧弧形框架的两个单塔与椭圆腰桁架组成的结构体系。

地下室一、二层外框柱为劲性钢骨柱,总计34根,为内灌外包混凝土结构,单个核心筒钢柱总计24根,钢骨梁26根。

2.钢筋与劲性结构主要连接形式

型钢-混凝土施工较复杂,主要体现在钢筋与钢结构的交叉作业,此方面不仅对深化水平要求高,同时对现场安装精度都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常用的交叉节点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于型钢翼缘焊接搭筋板,搭筋板与钢筋焊接处理;

2.2翼缘焊接套筒,套筒与钢筋连接;

2.3梁纵筋贯穿,柱腹板开孔;

2.4钢筋加腋错开。

各种节点处理比较与适用范围见表1。

3.密集钢筋群与劲性结构施工

3.1核心筒钢筋数量密集,型钢柱及钢骨梁数量多,存在许多纵筋与纵筋加劲板碰撞,钢柱与钢筋交叉复杂

丽泽SOHO项目单个核心筒纵筋约2500根,纵筋最大直径为¢32,核心筒钢柱与钢骨梁、楼层梁采用牛腿及埋件连接,纵筋与牛腿碰撞处地下室阶段采用开孔处理,按照规范要求,直径32钢筋,开孔直径最大可达偏差8mm,实际施工过程中,钢筋位置与图纸标注的钢筋定位尺寸往往存在偏差,当偏差过大时,就存在纵筋无法从牛腿孔穿过的现象,为避免上述此类情况发生,地上节点设计过程中,于牛腿下翼缘设置搭筋板,上翼缘设置套筒(具体见图2),此设计增加了现场焊接量及少量钢板原材,但是完全避免了钢筋与穿筋孔不对齐的问题,解决现场扩孔现象。

1.搭筋板;2.套筒;3.加劲板

纵筋从型钢柱加劲板内侧插入的钢筋为避免碰撞,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控制:

3.1.1深化上首先嚴格按照设计图进行定位,确保深化首节柱、二节柱及后续钢柱纵筋孔位置一致;

3.1.2考虑纵筋不是从主结构受力板穿孔,与设计沟通,将开孔尺寸与钢筋的直径偏差加大12mm,保证钢筋的穿插;

3.1.3施工过程中,控制钢柱安装精度,保证钢柱偏差在±5mm内;

3.1.4积极与土建进行进行沟通协调,保证首节柱钢筋施工时的精度。

3.2核心筒组合柱角部区域预埋节点大,钢筋与组合柱交叉难处理

核心筒钢骨柱与外框钢梁铰接节点连接通过预埋件,角部存在四根长度1000mm,宽400mm,板厚50mm组合柱,组合柱预埋件节点内局部存在水平加劲板,钢筋施工过程中势必与预埋件钢板碰撞,为避免此问题,现场采用如下方式处理:

3.2.1十字柱与外框连接的预埋件设置成竖向加劲板,保证纵筋的穿插,具体见图3;

3.2.2组合柱角部预埋件设置过焊孔加大,此过焊孔设置不仅可当灌浆孔使用,保证加劲板内侧混凝土浇灌质量,又可当纵筋穿孔使用(具体见图4)。

3.3箍筋数量多,与型钢柱碰撞频繁,处理难度大

核心筒内箍筋数量多,纵多箍筋与型钢柱腹板碰撞,箍筋穿孔难度大,钢柱现场安装质量要求高,为保证施工质量及进度,现场十字柱箍筋处理采用设置弯钩的方式方式处理,组合柱箍筋采用设置¢16的架力筋处理,箍筋与预埋件碰撞,采用箍筋做弯拐与预埋件板焊接处理,避免钢柱与箍筋的交叉,具体见图5。

3.4核心筒钢骨梁与钢筋碰撞穿插,钢骨梁安装进度受影响大

单个核心筒中,内侧存在钢骨梁总计26根,其与纵筋、箍筋及拉筋等交叉多,且钢骨梁通过埋件与钢梁焊接连接,钢梁腹板厚度最大t=50mm,现场焊接量大,为保证现场安装进度,现场一开始采用预埋件与钢骨梁于地面焊接,整体吊装的方式处理,此方式虽大大节省安装时间,但是焊接量大。为此,项目部积极与设计院沟通,设计一种梭型梁的方式(具体见图6),此方法不仅能有效避免钢骨梁与钢筋的碰撞,且大大节省现场焊接量,提高安装精度。

4.结语

丽泽SOHO项目核心筒型钢结构及钢筋数量多,穿插频繁,通过施工过程中经验不断的积累及研究,基本上克服了型钢柱与钢筋的交叉问题,在工程实践中理想的成效并总结出节约改进的方法:

4.1纵筋的穿插,应有效的利用钢柱过焊孔,可适当将其加大,此即可以解决混凝土灌浆不密实的现象,又可解决纵筋穿插问题。

4.2钢骨柱牛腿处与纵筋碰撞时,尽量采用下面搭筋板,上面套筒的连接方式,此可规避纵筋与孔对不齐的问题。

4.3核心筒涉及钢骨梁的,应采用钢梁整根设计预埋核心筒内,减少埋件与钢梁焊接的方式,即可规避焊接,又可极大的提高工程进度。

更新:2024-01-23 14:48:39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