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鱼 :壅 : ’ 三堡 l Municipal· 批 Water Resources‘En~neeringDes I
区 间 隧 道 下 穿 既 有 地 铁 车 站 的 设 计 方 案 研 究 及 施 工
技 术 分 析
Design Scheme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naysis ofInterval Tunnel
Undercrossing Existing Subway Station
王斌
(安徽省综合交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230001)
WANG Bin
(Anhui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Co.Ltd.,Hefei 230001,China)
【摘 要】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新建区间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时,下穿隧道设计方案的研究比选,并利用数值模拟计
算分析推荐方案实施对既有车站的影响;现场施工监测数据表明,在大管棚支护下,采用交叉中隔壁法(CRD)施工的隧道
近距离下穿既有车站,能保证既有地铁车站的结构及运营安全。
【Abstract]Combining with the engineering example,introduces the new tunnel undercrossing existing subway station,research on
design scheme ofcrossing tunnel,and the effect ofthe recommended scheme on the existing station is also analyz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Construction monitoring data show that,with the advancing support ofbig pipe shed,the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safety of
existingstationscanbeensuredbyusingCRDmethodonundercrossingtunne.
【关键词】区间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设计方案研究;施工技术
【Keywords]intervaltunnel;undercrossing;existing subwaystation;designschemeresearch;construction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U452.1;U455.4 【文献标志码IA 【文章编号】1007。9467(2017)06.0099.03
[DOff 10.13616/j.enid.gcjsysj.2017.06.027
1 引 言
轨道交通是一种大容量、快速的交通方式,对于缓解道路
交通拥堵、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具有
重大战略意义。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步
伐也在逐步加快。由于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调整 ,导致部分换
乘车站未预留远期换乘条件 ,新建轨道交通不可避免的要对
既有线产生影响,需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及行之有效的
施工措施『l~ ,以减小新建工程对既有线的影响 ,确保既有线
结构与运营安全。
本文以某城市新建 5号线地铁区间隧道下穿既有 1号
线地铁车站为例,对下穿既有线的区间隧道方案进行研究比
【作者简介】王斌(1987 ),男,安徽宣城人,工程师,从事地下及隧
道工程设计与研究。
选,并对既有车站的影响进行计算分析 ,以及根据施工监测数
据 ,均验证了本方案的安全可行 ,最终使本区间隧道成功穿越
了既有 1号线车站。
2 工 程 概 况
既有地铁 1号线某车站为地下 2层双柱三跨箱型结构,
呈南北向布置;新建地铁 5号线车站为地下 3层双柱三跨箱
型结构,垂直 1号线呈东西向布置 ,与 1号线进行换乘。由于
1号线车站建设时,5号线尚未完成规划,故 1号线车站未预
留换乘条件,导致 5号线建设时需对建成的 1号线车站部分
侧墙进行改造,且 5号线区间隧道需下穿已建成的 1号线车
站。隧道施工时需破除 2排 1号线车站主体围护桩 ,围护桩为
4~800mm@1300mm 钻 孔灌 注桩 ,围护 桩主 筋 为 18根
~b28mm。根据工期安排,5号线区间隧道施工时,既有 1号线
车站正处于试运营阶段。
99
I工程建设与设计 l Co~truction&DesignbbrProject
本工程范围内地层 自上而下分别为:①粉质黏土填土、②
黏土、③黏土、④黏土 、⑥全风化泥质砂岩,区间隧道主要穿越
土层为③黏土、④黏土,为硬塑 ,中压缩性 ,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较好 ;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 ,赋存于①粉质黏土填土层中,
隧道穿越土层范围内无地下水。
3 区 间 设 计 方 案 比选
根据 5号线与 1号线的相互关系及场地内工程及水文地
质条件 ,共进行了 3种隧道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 ,其对
比如表 1。
表 1 区间方案经济技术比选表
时将影响列车的运营安全。
针对以上 3种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进A仃--综--合比较,方案一
有技术成熟、造价较低、对既有车站综合接地、底板防水层影
响较小等优点,虽然隧道顶部的 2m夹层土难以自稳,但通过
长管棚进行强支护 ,可确保安全;相比较 ,方案二无两者之间
的夹层土 ,配合千斤顶顶托技术[41可较好的控制既有车站变
形,但其造价高,且对既有车站综合接地、底板防水层影响较
大;方案三虽然造价最低,对既有车站综合接地、底板防水层
无影响,但盾构截桩技术【5]尚不成熟,一旦截桩失败,在运营的
1号线下处理起来将非常困难 ,且风险较大。故对下穿既有车
站的区间隧道推荐采用方案一。新建隧道与既有车站的位置
关系如图 l所示。
4 对 既 有 车 站 的 影 响 分 析
4.1 既有 车站 变形 控
区间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的设计方案研究及施工技术分析(论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