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书籍论文 路桥隧道

暗挖下穿既有隧道的地铁车站结构设计(论文).pdf

PDF   4页   下载0   2024-03-27   浏览13   收藏0   点赞0   评分-   免费文档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0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暗挖下穿既有隧道的地铁车站结构设计(论文).pdf 第1页
剩余3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辰东路,全长约 1.84kin,隧道结构采用明开挖施工。车站施工 影响范围内的隧道结构主要为双孔闭合框架 ,隧道的顶、底板 均为 1.Ore,侧墙为 0.9m,两端墙厚 0.7m,中隔墙厚 0.8m。隧道 结构单跨净宽 15.9m,结构净高 7.4m。如图 2所示。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图2 大屯路隧道双孔闭合框架结构 2.3 工 程地 质 水文概 况 本工程场地勘探范围内的土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Q )、 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 (Q4BHp )、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 (Q3a )三大类,由上至下分别为①粉土填土、①-杂填土、③粉 土、③ 粉质黏土、③ 黏土、④粉质黏土、⑥粉质黏土;车站底 板位于⑥粉质黏土层。 场地范围内存在 4层地下水 ,地下水类型分别为:上层滞 水(一)、潜水(二)、层间水(三)、承压水(四)。其中,潜水(二) 水位位于车站中楼板位置 ,承压水(四)水头位于车站底板以 下 Im。 3 车 站 主 体 结 构 设 计 方 案 3.1结 构设 计要 点 由于本站位于既有隧道结构下方 ,地铁车站 常用的 3种施工法中,明挖法 、盖挖法在此不具 备可实施性,因此只能采用矿山法施工。 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控制地层沉降 ,保证既 有隧道的结构安全及正常运营,是本站设计施工 的关键所在。在矿山法中,交叉中隔壁法(cRD 法)开挖断面过大,引起地层沉降大 ,用于本站施 工显然不具备优势;新兴的一次扣拱法同样存在 导洞开挖断面大的问题 。较之上述 2种工法, PBA工法用于本站则有着独到的优势:(1)导洞 开挖断面小 ,对大屯路隧道地基削弱范围小 ;(2) 若采用平顶车站结构,车站顶板密贴大屯路隧道 底板 ,那么桩柱体系形成后,能够形成对大屯路 建筑与结构设计l A rchitecturalandStructuralDesignI I 隧道的有效支顶。因此,本站选择采用 PBA工法施工。 目前,北京地区的暗挖车站普遍采取管井降水的方式,而 降水作业也会引起地层及大屯路隧道的沉降,因此尽可能缩 短降水周期也是控制大屯路隧道沉降的有效措施之一。 3.2 二 衬结构 方 案 如果按照 PBA工法常规做法 ,将本站设计成拱顶车站, 为了控制大屯路隧道沉降,车站与大屯路隧道之间必须留有 足够的安全距离。大屯路隧道的底板埋深已经达到约 12.5m, 假定预留 5m的安全距离,车站的顶板埋深将达到 17.5m。如 此大的埋深 ,会导致车站桩基础的压力变得过大,在基底持力 层地基承载力 增长有限的情况下,过大的桩基顶部荷载将 增加基础的设计难度和工程风险。何况 5m的安全距离也很难 保证车站施工过程中大屯隧道结构的沉降控制在评估单位限 定的允许变形范围内 (大屯路隧道评估单位提出隧道的绝对 沉降不得大于 50mm,隧道中墙与边墙的差异沉降不得大于 8mm)。 因此,考虑将车站设计成平顶直墙断面,令车站顶板密贴 大屯路隧道底板。不但能够因为埋深减小而降低设计荷载,减 小车站结构构件尺寸;更重要的是 ,车站顶板密贴大屯路隧道 的结构设计 ,能够在车站施工过程和运营过程中形成对大屯 路隧道的支顶 ,减小大屯路隧道因地基削弱而产生的结构沉 降。 车站主体 结构 与大屯路 隧道 的剖面 关 系如 图 3所 示 , / —\ / 、\ 太蝴喊遘 ~ 一 I I 1 ) 隘 蟑重 J —r 、 厂幽 l相帧 ] 厂 、 IR:L~ ; 鼻{ :藕f目嚣冀 :赣嗣i * 、 i L 擞 j cL }l / l I i 图3 车站主体结构与大屯路隧道横剖面图 39 rL __● 』 l工程建设与设计 面 表 3 200万次循环次数下最大应力 一最小应力关系计算 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最小应力 0 50 1(20 150 200 250 300 最大应 试验结果 241 269 297 325 353 381 409 力/MPa 计算结果 221 256 285 309 331 351 369 误差/% 8.6 4.9 4.2 4.9 6.3 8.0 9.8 室 斗< 婚 450 日 400 兰 ∞ 300 250 200 0 0 1 0.2 0 3 0 4 0.5 0 6 0.7 0.8 应力比 ⋯ .一 a最大应力一应力比关系 429 368 369 U bU lUU lbU U bU u 最小应力/i~,lPa b最大应力一最小应力关系 图3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疲劳方程与李秀芬基 于高强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试验结果接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因已有钢筋混凝土构件疲劳方程的研究成果还十分有限,因 而本文提出的方程的适用性和精确度仍需一定的试验验证。 5 结 论 及 展 望 +“+一+“-4-··+一+··+-·+”+”+··+··+··-+-··+·--4-··+·--4-··+一——卜“+一+··—卜一 (上接第 41页) 4 结 论 1)目前车站已经建成通车,从施工的情况来看 ,大屯路隧 道底板沉降基
暗挖下穿既有隧道的地铁车站结构设计(论文).pdf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