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即在特定的路网交通流状态下,未被合理利用的路网资源。路
网剩余承载力可以更加直观地反馈路网资源的承载负荷能力,
以及整体路网系统的服务水平。
路网剩余承载力是道路交通的典型特征,在完善交通运
输网络体系、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
用。根据对某县域老城区进行交通运输概况调查可知,尽管
该城区规划建设年限较长,但重要路段与交叉口路段的交通
运输情况良好,且交通运输服务水平较高。这是因为当地政
府对交通微循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十分重视。
3.2.2 优化路网交通组织设计
为改善该县域中心城区交通运输环境,通过调查分析,
计划在中心城区组织团委内部开设一系列单行线路。其中柳
城东西两路与榕城南北两路相似,均在内流河两侧按右侧通
行的交通规则设单行道,且增设非机动车道,确保机动车与
非机动车分流。与混合通行模式相比,分流通行模式降低了
交通事故发生概率。民生路与安宁路半椭圆区域形成较大规
模的交通微循环区域,有效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安
宁路的敬安桥与荣盛桥作为中心城区内流河的重点交通枢纽,
分别设计自北向南单行道与自南向北单行道,实现交通分流。
3.3 ???
?6,???# ????
根据中心城区的路段长度、宽度、车道数、车道限速指
标与交叉口数量等关键参数,使用仿真软件对各条道路改造
前后的交通通行能力实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绿
色道路数量增多,红色道路减少,提高了整个路网系统的交通
运输质量。自制订并实施中心城区交通微循环设计方案以来,
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中心城区路网通行效率,缩短了停车延
误时间,降低了路段运载饱和度,为改善城区交通运输环境,
促进城区经济稳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4
$8? ? ??
交通微循环指对城区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实行调配,改善主
路与支路分流,优化交通基础设施,提高其服务品质。全面
分析交通拥堵诱因,选择适宜的交通运输组织协调方式,促
进城市交通良好运转,为宏观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夯实基础。
3.4.1 对拥堵路段进行客观评估
交叉路口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交叉路口
的红绿灯限行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具有显著作用。交叉路口的
测量分析内容包括车辆行驶延误时间、车辆类型、车流量以
及限制通行因素。借助分析,明确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进而优化调整交通微循环设计方案,通过增设岔路、限制车
辆出行、交通分流等多样化方式,优化交通运输效率。
3.4.2 加强交通组织规划与交通运输服务管理
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交通微循环系统,是城市
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交通运输预期目标的重要前提。客观来说,
城市交通微循环的影响因素包括道路数量、道路宽度、支路
数量、机动车流量、非机动车流量等。对此,应全面推行交
通方向管制,机动车与非机动分流,增设应急停车位,加大
交通指挥疏导投入,以保证城市交通运输的良好运转。
4 结束语
中心城区的交通微循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能完善交通
运输格局,优化交通运输资源配置,调整交通出行方式,进
而有效缓解中小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该系统设计还可调整路
段与交叉口距离,限制车辆通行方向,减轻主干道交通运载
压力,增强支路交通运载分担能力,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艳红 .中小城市交通拥堵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 以福建省漳州市
为例 [J].道路交通管理,2019(9):96–98.
[2] 刘桂生 .城市快速路系统规划设计 [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0(1):5–10, 2.
[3] 于永康,杨春虹 .城市旧区段内住宅社区交通微循环设计初探 —— 以
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将军衙署 —— 鼓楼立交桥区段居住区为例 [J].建
筑与文化,2018(7):42–44.
由于相关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的管理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论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