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2--1 329 (2014)01-0062--07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C
[doi]1O.1181 9/cpr2014011 2s
【收稿日期】2014-01-05
新 型 城 镇 化 与 城 市 规 划 教 育 改 革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AND URBAN PLANNING EDUCATloN REFORM
主持 人 :赵 万 民 Modcrator:ZHAO Wanmin
鹿 斌 佐
(淄博市规划局党委书记、
局长 .高级工程师):
今天高端论坛的主题 ,
我理解实际是在新型城镇化
形势下如何改进城市规划教
育 的问题 。要 回答这个 问
题 .不妨先从我们面临的城镇化发展形势说起。
关于新型城镇化如何 “新”的问题.专家多有比
较 .这里不做赘述。但30多年来 中国城镇化实
践 .却是实实在在留下了几个可以与城市规划教
育关联的基本特点:一是快。改革开放35年 中
国的城镇化已过5O%:二是猛。日新月异的城乡
面貌可谓沧桑巨变,城市(镇)规模急剧膨胀,东
部地区众多乡村高楼林立.各地强力推进的势头
有目共睹。三是多。各地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问题
多,情况复杂层级多.甚至还有模糊认识误区
多,等等。城镇化发展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对人才
尤其是规划人才的量与质的多元化需求。与之对
应的城市规划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是规划人
才总的数量少。全国高校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院
校不超过200所 ,通过专业评估的不足1/5 毕
业生数量少与社会巨大的人才需求形成突出的矛
盾;二是不同学历层次的配置不合理。城市规划
专业以本科以上学历为主.能够满足中小城市、
乡镇人才需求的其他学历层次人才相当缺乏;三
是人才分布不平衡。目前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的
去向首选北上广等大城市,其次是省会城市、计
划单列市等 ,之后是等级较低的城市。在县城、
镇里 ,基本没有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毕
业生。另外 ,从职业选择看,高精尖人才多数分
布在高校 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城市规划管理
队伍中的比例明显偏低.且城市等级越低这种现
象越是突出。
对于改进城市规划教育的建议 :一是国家要
加大投入 ,增加师资力量的培养.丰富规划专业
的学历层次配置 ,增加学生的数量 二是院校要
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 三
是教师要言传身教切实强化学生三观教育.特别
要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以价值为导向而不是以利
益为导向的社会责任感.引导规划专业优秀的学
生立志奉献社会.报效国家。
李 锦 生
(山西省 住 房和城 乡建设
厅党组成 员、副厅长 ,教
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
快速城镇化过程 中做好
城乡规划教育工作是健康城
镇化的重要保障。要树立正确的城镇化发展理念
和城乡规划教育观 概括起来就是 ”提升一个责
任、把握两个规律、加强三个知识、做到四个更
加关注 。
“提升一个责任 ”.就是要有高度的社会
责任感,这是规划师应该具备的。 “把握两个规
律 ,就是把握城镇化规律和城 乡规划实施规
律 这是编好城乡规划的基础 ,现在的问题是常
常照搬照抄 ,把不适应 的国外做法盲目搬到中
国.把一些地方的教训l当作成功经验抄袭过来,
把城市克隆到农村.造成新的教训。 “加强三个
知识”,就是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公共管理知识
和文史哲知识,很多城乡规划成果缺乏最基本的
法律意识和公共政策要求,缺乏人文情怀.规划
师的知识结构及知识广博度应当加快改善。 做
到四个更加关注”.就是在规划方法上更加关注
社会调查,在规划落脚点上更加关注普通民众,
在近期任务上更加关注城镇乡村基本功能的完
善,在规划特色上更加关注地域特征和能力。现
在搞规划有一个现象.就是拿到项目凭空想象 .
不理会最基本的社会调查、社会认识科学方法。
规划师要关注普通人,不能成为贵族化规划师
2 一 一 一
E — 014斡祷 ∞ 艟_1蟹 <o广 ∞z0 L>z 014
也不能成为形象工程规划师。规划师要量体裁
衣.给政府科学决策做好参谋。这些基本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要在大学中培养 .要教育培养出一些
仰望蓝天的人、坚持真理的人 这是城镇化健康
发展的根基。
朱 富 坤
{镇江市规划局副局长,研
究 员级高级城市规划 师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作 为一 名来 自基层 的
规划管理工作者.从事多年
的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
■
行政管理工作 ,深刻认识到城市规划教育的重要
性。如何培养适应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管理的人
才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
第一 ,要分层次培养人才。为了加强城乡一
体化规划管理 提高乡镇规划管理水平 镇江市
规划局年初决定 每一个乡镇都要招聘一名乡镇
首席规划师。由于本科、硕士毕业的都不愿意去
乡镇 ,只好由镇江市规划局、规划院的规划技术
人员临时兼任。因此建议,城市规划专业培养应
涵盖职业、专科 本科及以上各个层次。
第二.要培养复合型人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教育改革(论文).pdf